沒有朋友,即使在天堂也不會快樂(1 / 1)

由於社會體製的因素,現在每家每戶基本都是一個孩子,孩子們顯得有些孤獨。或許有的人會說,現在的孩子比我小時候幸福多了,好幾個大人陪著,想要什麼有什麼,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學校都盡量挑好的讓他們上……

從物質層麵來看,現在的孩子的確比我們小時候幸福許多,但是孩子的成長,物質及環境因素隻是其中的一個方麵。有一點是很重要的,可能被一些家長忽略了,那就是現在的孩子缺少玩伴。上了幼兒園和小學後可能會好一些,但一放學又都回到各自的家裏,在家裏的時候基本就是“孤家寡人”了。

由此帶來了一個在一部分孩子身上會出現的問題,即孤僻、過於內向,甚至自閉等。殊不知,如果孩子小時候就養成了這樣的性格,按照“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古訓,到成年後,孩子成為一個善於交際的人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與此相反,那些小時候就善於交際的孩子,往往長大後還會持續這種習慣,這使他們更容易融入環境,容易被他人接受。

馨馨媽媽曾不止一次地對周圍的人們誇獎自己的女兒,她說:“我們家馨馨從小就是我們小區的孩子王,總喜歡帶著她手下的那一幫孩子玩。她是他們的主心骨,孩子們有了什麼矛盾和糾紛總是要先找她來解決。甚至比馨馨大的孩子鬧意見也需要請求她的幫助,而馨馨竟然也能擺平比她年紀大幾歲的孩子。很明顯,馨馨具有很強的交際天賦。”

在發現了這個事情之後,馨馨媽媽總是刻意地引導和鼓勵女兒發揮這樣的天賦。帶她接觸更多的人,讓她招待來家裏的客人,幫她去組織一些活動,讓她融入更大的圈子裏……

如今,馨馨已經成為一家大型企業的老總,手下幾百名員工都以她為榮;馨馨的老公也是個事業強人,難得的是,他們倆相處得都很好,彼此的忙碌一點也沒有影響他們之間的感情。

與馨馨媽不一樣的是,有些媽媽不僅不去鼓勵自己的孩子積極地參與人際交往,還阻撓孩子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她們喜歡把孩子當成寶貝,給孩子以“萬千寵愛集一身”的周密保護,試圖將孩子圈養在媽媽的嗬護中。實際上,這樣的方法對孩子有百害而無一利。

要知道,沒有交際能力的人,是很難在社會上“吃得開”的,因為誰都不喜歡和一個孤僻、過分內向的人打交道。

在如今的家庭環境中,絕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容易養成“不合群”的習慣,交際能力也就無從談起了。

這樣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極有可能成為孤僻、自我、過分內向的人,難以融入周圍的環境。不懂得關心他人,對什麼事都前怕狼後怕虎。這樣的孩子又怎麼能夠得到他人的幫助?怎麼取得事業的成功呢?

事實上,“交朋友”是件很複雜的事。孩子也不例外,要想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多有一些朋友,就需要他們花時間學習、經營和維持。而孩子如果出現人際交往方麵的障礙,往往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所以,身為媽媽的你務必做個有心人,為孩子努力創設各種交往的機會,並給予耐心的指導,以此來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

☆讓孩子學會微笑

俗話說,沒有人會對微笑的表情“免疫”,微笑的功效可見一斑。所以,請你告訴孩子,想獲得同伴的讚同,想得到同伴的幫助,想贏得同伴的友好態度,那麼就向對方微笑吧。有了微笑,孩子與小夥伴之間的距離會自然拉近,即使有了矛盾,也會因為微笑而化於無形,讓大家重新恢複友好的關係。

☆讓孩子敢於主動打招呼

有的孩子見了熟人,會主動打招呼,或者在我們的引導下,禮貌地問聲好;有的孩子則很靦腆,羞怯地低下頭去。對於後麵這種情況,你不要因怕失禮而減少帶孩子外出的次數,應該更多地鼓勵孩子接觸陌生的環境,注重在實踐中培養孩子的良好禮貌習慣。如果孩子沒能主動開口打招呼,你也不要逼迫他,讓他把打招呼看成一種負擔,這樣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而且效果也適得其反。隻有你耐心地引導和積極地鼓勵,經過一定的鍛煉,你的孩子才能熱情大方地向他人打招呼。

☆要給孩子樹立榜樣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你的行為會深刻地影響到孩子。如果你不愛和別人交流,那麼孩子必然受其影響,逐漸成為一個不愛和別人溝通的人。所以,要想讓孩子善於交際,你先要做出表率,待人熱情慷慨。當孩子處於這種環境中,他能夠從你身上及周圍環境中獲得一種向往的力量。因為孩子會覺察,這樣的做法能贏得別人的友好,也能讓自己融入群體之中,而不是孤零零的一個。

快樂教子課堂

荀子說:“人之生也,不能無群。” 和成人一樣,孩子也是需要朋友的,甚至比成人更需要朋友。應該說,和夥伴交往是孩子的一種社會性的需要。而放眼未來,不管是社會中,還是工作和生活中,人與人相處的能力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所以,媽媽們要從小開始注重孩子交際能力的培養,千萬不要讓他成為孤獨的“小刺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