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逸結合,學習好也要休息好(1 / 1)

俗話說“一張一弛,文武之道”,對於孩子來說,勞逸結合的方法同樣意義重大。隻有在學習上做到勞逸結合,才能滿足孩子的生理發育和心理發展規律,從而更好地為學習和成長奠定基礎。而往往很多家長沒有這樣的意識,以為隻要讓孩子延長學習時間,就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殊不知,這樣非但不會讓孩子學到更多,反而降低了他的效率。

著名的早教專家卡爾·威特通過對自己的兒子成功教育的事例,總結出這樣的道理:“在現實生活中,有時付出和收獲之間並不能完全畫上等號,想要有好的收獲,除了付出必要勞動,還需要有好的方法,如果方法不當,再多的勞動也難得有好的收成。”

剛上初二的李涔學習成績一直不錯。由於還有一年將麵臨中考,李涔的學習狀態一下子比初一時緊張了不少。李涔一心想考重點高中,於是,她從假期開始就投入了緊張的複習。一個假期過去,她的作息時間和學習規律被打亂,每天晚上熬夜學習到12點,結果白天有時上午10點才能起床。一開學,她依然每天學到很晚,但由於白天不能晚起,結果上課的精力很難集中,而且感覺身體非常疲倦,常常在上課的時候想躺下睡覺。不僅學習效率降低了很多,而且身體狀態也大不如前。

李涔的媽媽看到這種情況,找到李涔談心,不僅告訴了孩子勞逸結合的好處,而且幫助孩子改變了學習和作息的時間。指導她一切以課堂學習為主,每天晚上9點半準時讓孩子洗漱,準備睡覺。開始的時候李涔晚上很難入睡,媽媽就讓她看一些曆史或語文課本,因為這裏麵有一些生動有趣的小故事,這樣讓孩子既能熟悉課本,還能在平穩的過程中逐漸入睡。

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李涔每晚9點半及時睡覺,早上6點準時起床,還能在床上溫習一會兒英語單詞。更重要的是白天在校的時間她感覺更加有精神了,而且記憶力和反應速度也有了明顯提高。

李涔媽媽為李涔製定的學習和作息時間,對很多家長來說很有借鑒價值。但有時勞逸結合的方法也要因人而異,假如孩子學習興趣濃厚,動力很足,而且精力旺盛,可以適當將時間安排得緊湊一些,讓孩子在學習和休息有機結合的同時,學到更多知識。但假如孩子原本就不太愛學習,或者身體狀況不夠好,那麼適當為他延長休息時間,或者安排一些戶外活動,以及他喜歡的運動,也可達到預期的效果。

曾有教育學家做過這樣的研究實驗,將一個班級的孩子分成兩組,第一組孩子每學習20分鍾休息5分鍾,第二組的孩子則連續不斷地學習。兩小時後,第一組孩子情緒稍有波動,第二組則情緒波動嚴重,大多出現困倦和疲勞的現象。而且通過測驗發現,第一組的孩子所用的時間明顯比第二組的時間短,而且正確率較高。這個實驗充分地說明了適當的休息能夠提高孩子的專注性和學習效率。

總之,在學習中,引導孩子做到勞逸結合,讓他意識到學習和休息均衡安排的重要性,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習,取得優異成績。

☆學習計劃的安排要張弛有度

學習計劃是學習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有些孩子沒有安排學習計劃的習慣,在學習時摸不著頭腦,常常由於晚上很難完成作業而做不到勞逸結合,甚至對所學內容產生厭煩心理。這時,家長就要幫助孩子安排一個正確有效的學習計劃,為他更好地學習做出規劃。

在家長製訂作息時間和學習計劃的時候,不僅要隨時觀察孩子的反應,盡量征求孩子的意見,而且一定要將每天具體的作息時間和較長時間內應達到的目標分清楚,注意長短計劃相結合。在製訂學習計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張弛有度、適合孩子的實際情況,隻有這樣,才能有助於孩子養成勞逸結合、有規律、有計劃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為孩子留出活動時間,促進全麵發展

很多家長都認為學習是孩子的天職,實際上活動對於孩子的發展,以及學習成績的提高也有很大幫助。它不僅是勞逸結合中“逸”的最好方式,而且還是提高孩子智力發育和綜合素質、促進全麵發展的最佳助手。

在培養孩子勞逸結合的學習方法的同時,家長可以適當安排多種課餘活動。比如郊遊、看電影、參觀博物館等,培養孩子多種業餘愛好,如集郵、棋類、跆拳道、攝影等,以豐富孩子的生活,讓其在學習之餘了解更多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在日常生活中,適當給孩子安排活動時間,或者有意識地讓孩子做些他願意去做的家務,不但能夠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獨立精神,而且對於他的學習和智力發展也會有很好的作用。

快樂教子課堂

在學習當中,合理的休息非常重要,隻要休息得好,孩子才能有足夠的精力去學習。從而提高效率,將學習當作快樂的事情。而長期得不到足夠休息和娛樂的孩子,往往會由於學習壓力或學習時間過久而造成惡性循環,不僅會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而且還會影響到身體的健康,可謂得不償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