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的喜怒哀樂,我們一起共享(1 / 2)

我們大都有這樣的經曆,不管是喜悅還是憂傷,都希望有人能和自己一起分享,這樣喜悅就成了雙份,而憂傷則減半。其實,孩子同樣需要這樣的分享。很多時候,他也希望將自己的小快樂和小憂傷告訴你,讓你同他一起分享。

可能很多媽媽對此不解,覺得孩子和自己總是不在一個頻道上,他們的世界太難接近。其實不然,如果你不站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和他分享生活中的點滴,不僅無法了解孩子的願望和要求,還會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產生影響,久而久之,孩子對媽媽的信賴勢必會減弱,教育起來也會受到重重阻力;聰明的媽媽們,則會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樂,讓他從點滴的生活中感受到媽媽的關愛,從而取得信任,時間久了,孩子自然會敞開心扉,有什麼事情也願意傾訴了,這樣既增進了你對孩子內心世界的了解,又能使你的教育更加有的放矢,取得更好的效果。

有一個媽媽患了絕症,自知活不了多少日子了。她擔心8歲的兒子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於是和丈夫商量想瞞著孩子自己的病情,她寧願自己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

可是最終,她還是決定將這件事情告訴孩子,讓孩子直麵這個殘酷的事實。她鼓足勇氣,對兒子說:“兒子,我得告訴你一件事……”

沒想到媽媽剛說完這句話,兒子就抱著媽媽說:“媽媽,我不想你這麼快死掉,但是你放心,你走後我仍會好好生活下去。”母子倆抱頭痛哭。

兒子還拿出了一個黑色的小盒子,裏麵寫著一張紙條:“媽媽,我愛你。”孩子對媽媽說,這是他要放在媽媽靈柩裏的禮物。媽媽激動地摟著孩子說:“孩子,你已經是男子漢了。媽媽也愛你。”

看到這裏,不知道你的心靈是不是也被觸動了。很多時候,你在考慮是否將不好的事情或消息告訴孩子的時候,往往都會選擇隱瞞。因為你覺得孩子還小,無法深刻地體會到你所說的,你也害怕孩子無法承受那麼大的壓力。

孩子卻不會這麼認為。你隱瞞孩子,孩子會覺得你不夠尊重他,因為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有權利知道你或家裏發生了什麼事情。如果你什麼事情都告訴孩子,孩子會產生一種主人翁的榮譽感和責任感,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很大幫助的。

你告訴孩子你所有的喜怒哀樂,和孩子分享你的一切。你會發現,孩子很容易就能走進你的世界,你也會感動於孩子給予你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擁抱、每一句安慰。而最讓你欣慰的是,孩子也因此變得懂事了,也學會分享了。

一位日本作家曾說過:“幸福越是與人分享,它的價值越會增加。”其實,任何一種感情,懂得分享的人都會獲得更輕鬆的心情和更多的快樂,而且還會更加自信和獨立。當孩子處在孤獨、痛苦時,媽媽們如果可以及時發現,同他共同分擔煩惱,並加以引導和幫助,那麼則可以使他更快地從痛苦中走出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