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河套與清末攝政王載灃府宅相連處,有一水窪,上有一青石板小橋——今人很少提及了。可它卻是1910年熱血青年汪精衛密謀埋藏炸彈刺殺載灃之處。汪精衛後來雖成了漢奸,但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運動中卻做了一回少年英雄。他攜帶從孫中山之處所得炸藥潛入腥風血雨的清政府老巢北京,多次察看地形,擬在什刹海小橋(載灃出門必經之路)埋設土法炮製的炸彈。於某日深夜獨自雇人力車前往,打發車夫走後,他躲在橋下掘土布置炸彈、引線,後因有人持燈來往而未成事……汪精衛(兆銘)被捕後,在供詞中頗有“好漢做事好漢擔”之勁頭:“今所詢問兆銘埋藏炸藥,意在犧牲性命振奮人心,並非預備暴動,亦無人事後為之接濟,至所埋炸藥從前未經試驗,不知實在力量大小,此事秘密為之,同謀並無別人,即黃複生在二月廿四日以前尚不知情,罪隻兆銘一人,望勿株連。”第二年辛亥革命事起,汪精衛獲釋。汪精衛是在北京當刺客而出名的,可惜這個未死的荊軻,後半生卻成了秦檜——抗戰勝利後,南京梅花山的汪精衛墳墓(死人也留了個心眼,用鋼筋水泥澆鑄),還是被工兵炸開,掘屍暴曬,懲其罪惡,毀其晦氣,遺址前今立有汪精衛、陳璧君屈膝下跪之石像,令人聯想到西湖嶽飛墳前秦檜夫婦長跪謝罪的雕塑。什刹海那座青石板小橋的光榮,也被衝淡了。路過這座小橋的市民,可能不知其驚心動魄的典故;而知道這個典故的,恐怕也說不出小橋的名稱。這座曾令舉世皆驚的無名小橋,漸漸荒廢了,甚至連一塊記事的石碑都未享有。我讀過單士元的一篇文章,猜測它可能叫甘水橋,因為單先生成長於什刹北岸南官坊口胡同,是小橋的鄰居,記憶猶新:“途經甘水橋,真時水窪青石板小橋尚在,水窪近枯,石板荒落,先君曾指此橋對餘輩告知,昔日革命黨在此小橋下曾埋炸彈謀殺攝政王……”
北京較知名的古橋還有北海橋,頤和園的玉帶橋和十七孔橋,中南海蜈蚣橋……另有禦河橋、江米橋、宣武橋、甘石橋、馬市橋等等,因城區改建,都已埋入地下,有的橋洞已改作下水道,有的雖夷為公路——兩側卻殘存著原有的拱券或石欄。至於繁華的天橋、虎坊橋,皆以橋名,卻找不見橋的蹤影,原因也在於此。查閱史料便會發現,以橋為地名之處,基本上確實有過橋的存在,隻不過名存實亡罷了。而今,我們也隻能按圖索驥了。
流行歌手蔡國慶,唱紅過一首《北京的橋》——所謂現代派的橋,主要指交通要道上的立體交叉橋了,昔日北京的九大城門樓,除前門與德勝門外,都拆毀了,如今改由立交橋取而代之:西直門橋、東直門橋、安定門橋、阜成門橋、複興門橋、朝陽門橋、建國門橋……立交橋也了北京的新城門。環城道路,已像年輪一樣擴充至三環、四環,沿途的立交橋,都有著響亮的名字(如燕莎橋、長虹橋),快讓人數不清了——就像盧溝橋上的獅子一樣。北京的橋啊,有著最古典的意境,也有著最現代的風景。立交橋是橋梁中的新生代,橋下行駛的不是舟揖——也沒有河水,而是車水馬龍。我用卞之琳的名詩作為結尾吧:“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戶,你裝飾了別人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