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天子腳下皇城根 5.《牌樓的滄桑之美》?(2 / 2)

與之相比,西四牌樓則是古老得多的牌樓。這個如今車水馬龍的十字路口,在明代卻是處決死囚的刑場。明末楊士聰《甲申核真略》一書提及:“西四牌樓者,乃曆朝行刑之地,所謂戮人於市者也。”據說當時還立有一根極高的木柱,用來掛起被砍下的人頭示眾。高聳的牌樓,還見證過太多的冤假錯案——如果你從西四牌樓被處死刑的一串黑名單裏,發現了於謙、袁崇煥等民族英雄的名字,請不要吃驚。嶽飛的風波亭,可比西四牌樓早得多了。袁崇煥蒙冤受死,等於是明朝“自毀長城”——可在他被千刀萬剮時,聚集在西四牌樓的觀眾們卻不明爭相,爭相掏錢買其肉食之,以解心頭之恨。這個曆史的誤會可鬧得太大了。西四的牌樓已拆掉,誰能為過去那腥風血雨的歲月作證呢?誰又能以曆史的錯誤為我們的現實乃至未來敲一記警鍾呢?清代的刑場,由西四牌樓轉移至宣武門外的菜市口。說實話,我知道菜市口,還是因為譚嗣同等六君子在那裏就義的。

大大小小的牌樓拆得差不多了。北京城內幸存下來的牌樓,主要是壇廟寺觀門前的——像地壇的牌樓,重新刷上了鮮豔的油漆,反而顯得媚俗了。之所以盡拆街道上的牌樓,主要為了交通的緣故,馬路要拓寬,車流量要增加,不得不為之。這頂舊時代的帽子顯小了,戴不上了。但我總以為,應該把那些被拆的牌樓,轉移到一個更開闊、更安全的地方,重新組裝、恢複原樣,集中起來展覽,並一一標明原有的名稱、原先的地址,供大家參觀。一方麵可以憑吊其昔日的風采,一方麵可以揣摩其在曆史中占據的位置。應該開辦一所露天的牌樓館!這可都是些寶貝啊,照此下去,若幹年後連影子都找不到了——多可惜啊。若幹年後,孩子們將不知牌樓為何物了,更無從想象自己的祖輩,是在高聳的牌樓下行走並且生活的。老北京的牌樓喲,難道真的隻能在舊照片裏見得到?至少目前,它們甚至已從地名裏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