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章 波詭雲譎(1 / 3)

1924年,廈門,春天的暖意剛剛撲到人們的麵頰上,一場雹雨就砸了過來,寒氣隨即逼來,濕冷濕冷的。入夜又見奇葩彗星,尾巴甚長,駭人的是數夜它都在夜空遊弋,於是有人說,廈門還要生出大事情。

自從建元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35年西漢時,閩越王郢進兵南粵,開辟同安境內羅田至豪嶺的古道65裏,廈門就等於開“運”了,也從那個時候,廈門就像一艘漂浮在大海中的孤舟,任憑歲月的蹉跎變幻,萬般無奈的顛沛流離。

唐、宋、元朝種水田,燒瓷器,築城牆,設官衙,建寺廟,曆經改朝換代的風雨雷電。到了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為抵禦倭寇侵擾,江夏候周德興奉命在福建構築了16座城,其中鷺嶼所建城堡命名“廈門”,有大陸如華夏,鷺嶼即門戶,堅守門戶保大廈之意。又在鷺嶼東麵浯洲嶼築城,命名“金門”,寓金湯永固,雄鎮海門的意思。從此福建廈門、金門兩島開始走進近代曆史舞台。

周德興雖為明朝開國重臣,結局卻不好。因受其子殃及,被殺。不過,廈門在抵禦倭寇,抗擊洋人騷擾方麵還是起到作用。

從16世紀初開始,倭寇的侵襲和葡萄牙人的走私,使大明王朝應接不暇。葡萄牙人還好說,在大明官兵的討伐下,死了人,丟了貨,立馬開船走人。

從1449年(大明正統十四年)開始,到1569年(大明隆慶三年)的100多年裏,大明王朝的南方戰區什麼事都沒幹,隻剩下對付倭寇了。倭寇來了,殺人放火,搶劫強奸,掠奪財物,還屠城,要不現在很多華人對日本有一種骨子裏的不可原諒,因為他們祖上的野蠻、狠毒、反人類基因遺傳太強,……

廈門在修理倭寇的戰爭中起到很大作用。特別是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二月初五日,名將戚繼光追擊倭寇到同安王倉坪,斬倭寇數百人,墜崖倭寇無數。也是因為追隨戚繼光打擊倭寇,許多中原地區張王李趙陳黃劉林百家姓的人來到了東南,來到了福建,來到了廈門,然後融入到了當地。

倭寇安生了,葡萄牙人認慫了,西班牙人又來了,當然,他們開始來還是想做生意的,吾大中華泱泱大國,氣度非凡,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問題是客人還沒有接待好呢,又有一個強盜來了,它就是“海上馬車夫”荷蘭。

荷蘭就像人群中的一個小個子,在16到17世紀的時候,這個“小個子”人小能量大。她的麵積僅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半北京,17世紀前是西班牙屬地尼德蘭的一個省,國王查理一世把它看作是“王冠上的一顆珍珠。”

16世紀末,荷蘭武鬥獨立,建立了荷蘭共和國,是世界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發展迅猛,很快成為西歐強國。她最發達的是造船業和航海技術,還是世界上最早進行股票交易的國家,第一個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最鼎盛時期,荷蘭海軍艦隻數量幾乎超過了英法兩國海軍的1倍,它們遊弋在世界各大洋,保護本國商船,還從事海外殖民掠奪,一度侵占了我國的澎湖、台灣。

1622年—1624年,在大明王朝官兵攻勢下,荷軍終於掛出白旗,自拆城堡,撤出澎湖。1633年鄭芝龍會同閩、粵水師在廈門港再次擊潰荷夷。自此,徹底消除荷患。

再其後,鄭成功登上中國曆史的英雄榜,他的活動舞台就在台灣、澎湖和廈門。

順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鄭成功從廈門出發,渡海攻打台灣。十二月,鄭成功收複台灣,結束荷蘭侵略者在台灣38年的殖民統治。

康熙元年(1662年)五月,鄭成功卒於台灣。其子鄭經自廈入台襲其職。

康熙二年(1663年),康熙下令,清兵與鄭經苦戰,才在冬季收回廈門、金門。清兵強迫廈門沿海居民遷居內地,拆毀廈門城,但這別扭一直打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大清才贏,福建水師提督衙門才由漳州移駐廈門,水師提督施琅重建南普陀寺,修複廈門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