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附錄:《菜根譚》原文二
第四編風操
288.廉所以戒貪,我果不貪,又何必標一廉名以來貪夫之側目;讓所以息爭,我果不爭,又何必立一讓譽以致暴客之彎弓。
289.為善而欲自高勝人,施恩而欲邀名結好,立業而欲驚世駭俗,植節而欲標異見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荊棘,最易夾帶,最難拔除者也。須是滌盡渣滓,斬斷萌芽,才見本來真體。
290.一念錯,便覺百行皆非,防之當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針之罅漏;萬善全,始得一生無愧,修之當如淩雲寶樹,須假眾木以撐持。
291.忙處世為,常向閑中先檢點,過舉自稀;動時念想,預從靜裏密操持,非心自息。
292.鍾鼓體虛,為聲聞而招擊撞;麋鹿性逸,因豢養而受羈糜。可見名為招禍之本,欲乃喪誌之媒。學者不可不力為掃除也。
293.執拗者福輕,而圓融之人其祿必厚;操切者壽殀,而寬厚之士其年必長。故君子不言命,養性即所以立命;亦不言天,盡人自可以回天。
294.才智英敏者,宜以學問攝其躁;氣節激昂者,當以德性融其偏。
295.人欲從初起處剪除,似新萌遽斬,其功夫極易;天理自乍明時充拓,如塵鏡複磨,其光彩更新。
296.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還有迷,總不如自悟之了了;意興由外境而得者,有得仍有失,總不如自得之休休。
297.士君子之涉世,於人則不可輕為喜怒,喜怒輕則心腹肝膽皆為人所窺;於物不可重為愛憎,愛憎重則意氣精神悉為物所製。
298.好醜心太明,則物不契;賢愚心太明,則人不親。士君子須是內精明而外渾厚,使好醜兩得其平,賢愚共受其益,才是生成的德量。
299.伺察以為明者,常因明而生暗,故君子以恬養智;奮迅以求速者,多因速而致遲,故君子以重持輕。
300.使人有麵前之譽,不若使其無背後之毀;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其無久處之厭。
301.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謂明;必勝非勇,能勝能不勝之謂勇。
302.交友者與其易疏於終,不若難親於始;禦事者與其巧持於後,不若拙守於前。
303.酷烈之禍多起於玩忽之人;盛滿之功常敗於細微之事。故語雲:“人人道好,須防一人著惱;事事有功,須防一事不終。”
304.待人而留有餘不盡之恩禮,則可以維係無厭之人心;禦事而留有餘不盡之才智,則可以提防不測之事變。
305.仇邊之弩易避,而恩裏之戈難防;苦時之坎易逃,而樂處之阱難脫。
306.膻穢則蠅蚋叢嘬,芳馨則蜂蝶交侵。故君子不作垢業,亦不立芳名。隻是元氣渾然,圭角不露,便是持身涉世一安樂窩也。
307.邀千人之歡,不如釋一人之怨;希百事之榮,不如免一事之醜。
308.從熱鬧場中出幾句清冷言語,便掃除無限殺機;向寒微路上用一點赤熱心腸,自培植許多生意。
309.君子嚴如介石而畏其難親,鮮不以明珠為怪物,而起按劍之心;小人滑如脂膏而喜其易合,鮮不以毒螫為甘飴,而縱染指之欲。
310.討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虧;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損。涉世者宜審擇之,慎毋貪黃雀而墜深井,舍隋珠而彈飛禽也。
311.解鬥者助之以威則怒氣自平;懲貪者濟之以欲則利心反淡。所謂因其勢而利導之,亦救時應變一權宜法也。
312.楊修之軀見殺於曹操,以露己之長也;韋誕之墓見伐於鍾繇,以秘己之美也。故哲士多匿采以韜光,至人常遜美而公善。
313.望重縉紳,怎似寒微之頌德;朋來海宇,何如骨肉之孚心。
314.舌存常見齒亡,剛強終不勝柔弱;戶朽未聞樞蠹,偏執豈能及圓融。
315.事事培元氣,其人必壽;念念存好心,其後必昌。
316.君子好名,便起欺人之念;小人好名,猶懷畏人之心。故人而皆好名,則開詐善之門,使人而不好名,則絕為善之路。此譏好名者當嚴責夫君子,不當過求於小人也。
317.寧有求全之毀,不可有過情之譽;寧有無妄之災,不可有非分之福。
318.糟糠不為彘肥,何事偏貪鉤下餌;錦綺豈因犧貴,誰人能解籠中囮?
319.廉官多無後,以其太清也;癡人每多福,以其近厚也。故君子雖重廉介,不可無含垢納汙之雅量;雖戒癡頑,亦不必有察淵洗垢之精明。
320.榮寵旁邊辱等待,不必揚揚;困窮背後福跟隨,何須戚戚?
321.帆隻揚五分船便安,水隻注五分器便穩。如韓信以勇略震主被擒,陸機以才名冠世見殺,霍光敗於權勢逼君,石崇死於財富敵國,皆以十分取敗者也。康節雲:飲酒莫教成酩酊,看花慎勿至離披。旨哉言乎!
322.貪心勝者,逐獸而不見泰山在前,彈雀而不知深井在後;疑心盛者,見弓影而驚杯內之蛇,聽人言而信市上之虎。人心一偏,遂視有為無,造無作有。如此心可妄動乎?
323.蛾撲火,火焦蛾,莫謂禍生無本;菓種花,花結菓,須知福至有因。
324.多栽桃李少栽荊,便是開條福路;不積詩書偏積玉,還如築個禍基。
325.萬境一轍,原無地著個窮通;萬物一體,原無處分個彼我。世人迷真逐妄,乃向坦途上自設一坷坎,從空洞中自築一藩蘺。良足慨哉!
326.大聰明的人,小事必朦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蓋伺察乃懵懂之根,而朦朧正聰明之窟也。
327.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醴的,減三分讓人食。此皆涉世安樂法也。
328.寵利毋居人前,德業毋落人後,享受毋踰分外,修持毋減分中。
329.心遊瑰瑋之編,所以慕高遠;目想清曠之域,聊以淡繁華。於道雖非大成,於理亦為小補。
330.處世讓一分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331.事事留個有餘不盡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者,不生內變,必召外憂。
332.家庭有位真佛,日常有種真道,人能誠心和氣.愉色婉言,使父母兄弟間形骸兩釋,意氣交流,勝於調息養氣萬倍矣。
333.攻人之惡勿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過高,當使其可從。
334.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要感德,無怨便是德。
335.人至事窮勢蹙,當原其初心;士當行滿功成,要觀其末路。
336.富貴之家宜寬厚而反忌刻,是富貴而貧賤,其行如何能享?聰明之人宜斂藏而反炫耀,是聰明而愚懵,其病如何不敗?
337.待小人,不難於嚴而難於不惡;待君子,不難於恭而難於有禮。
338.教弟子如養閨女,最要嚴出入.謹交遊。若一接近匪人,是清淨田中下一不淨種子,便終身難植嘉禾矣。
339.真廉無廉名,圖名者正所以為貪;大巧無巧術,用術者乃所以為拙。
340.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念;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341.福不可邀,養喜神以為招福之本;禍不可避,去殺機以為遠禍之方。
342.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駢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叢興。君子所以寧默毋躁.寧拙毋巧。
343.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故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惟氣和心暖之人,其福必厚,其澤亦長。
344.天理路上甚寬,稍遊心胸中,使覺高明爽朗;人欲路上甚窄,才寄跡眼前,俱是荊棘泥塗。
345.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汙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
346.圖未就之功,不如守已成之業;悔既往之失,亦要防將來之非。
347.聲妓晚景從良,一世之煙花無礙;貞婦白頭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語雲:“看人隻看後半截”,真名言也。
348.問祖宗之德澤,吾身所享者,當念其積累之難;問子孫之福祉,吾身所貽者,要思其傾覆之易。
349.家人有過不宜暴揚,不宜輕棄。此事難言,借他事而隱諷之;今日不悟,俟來日正警之。如春風之解凍,和氣之消冰,才是家庭的型範。
350.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351.老來疾病,都是壯時做的;衰時罪孽,都是盛時造的。故持盈履滿,君子尤競競焉。
352.市私恩不如扶公議,結新知不如敦舊好,立榮名不如種陰德,尚奇節不如謹庸行。
353.人有短處,要曲為彌縫,如暴而揚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頑愚,要善為化誨,如忿而疾之,是以頑濟頑。
354.遇沉沉不語之士,且莫輸心;見悻悻自好之人,應防多口。
355.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此戒疏於虞者;寧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詐,此警傷於察者。二語並存,精明渾厚矣。
356.善人未能急親,亦不宜預揚,恐來讒譖之奸;惡人未能輕去,亦不宜先發,恐招媒孽之禍。
357.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縱做到極處,俱是合當如是,著不得一毫感激念頭。如施者任德,受者懷恩,便是路人,便成市道矣。
358.功過不宜稍混,混則人懷惰隳之心;恩仇不可過明,明則人起攜貳之念。
359.惡忌陰,善忌陽,故惡之顯者禍淺,而隱者禍深;善之顯者功小,而隱者功大。
360.鋤奸杜倖,要放他一條去路,若使之一無所容,譬如塞鼠穴,一切去路都塞盡,則一切好物俱被咬破矣。
361.反己者,觸物皆成藥石,尤人者,動念即是戈矛,一以辟眾善之路,一以浚諸惡之途,相去霄壤矣。
362.事有急之不白者,寬之則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操之不從者,縱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頑。
363.道是一件公眾的常事,當隨時而接引;學是一個家常的便飯,當隨事而警惕。
364.念頭寬厚的,如春風煦育,萬物逢之而生;念頭刻忌的,如朔雪陰凝,萬物遭之而死。
365.恩宜自淡而濃,先濃後淡者,人反忘其惠;威宜自嚴而寬,先寬後嚴者,人必怨其酷。
366.士君子處權門要路,操履要嚴明,心氣要和平。毋稍隨而近腥膻之黨,亦毋過激而忘蜂蠆之危。
367.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汙辱垢穢要茹納些;與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惡賢愚要包容得。
368.休與小人仇讎,小人自有對頭;莫向君子諂媚,君子原無私惠。
369.毋憂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憚初難。
370.用人不宜刻,刻則效勞者去;交友不宜濫,濫則貢諛者來。
371.當時喧雜,則平日所記憶者皆漫然忘去;境在清寧,則夙昔所遺忘者又恍然自現。可見靜躁稍分,即昏明自異。
372.性天澄徹,即饑餐渴飲,無非康濟身心;心地沉迷,縱說偈淡禪,總是播弄精魄。
373.涉世淺,點染亦淺;曆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374.交友須帶三分俠氣,作人要存一點素心。
375.居卑而後知登高之為危,處晦而後知向明之太露,守靜而後知好動之過勞,養默而後知多言之為躁。
376.利欲未盡害心,竟見乃害心之蝥賊;聲色未必障道,聰明乃障道之藩屏。
377.人之際遇,有齊有不齊,而能使己獨齊乎?己之情理,有順有不順,而能使人皆順乎?以此相觀對治,亦是一方便法門。
378.欹器以滿覆,撲滿以空全。故君子寧居無不居有,寧處缺不處完。
379.舍己毋處其疑,處其疑,即所舍之誌多愧矣;施人無責其報,責其報,並所施之心俱非矣。
380.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兩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381.千金難結一時之歡,一飯竟致終身之感。蓋愛重反為仇,薄極反成喜也。
382.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此中有無窮意味,亦有無窮受用。
383.有妍,必有醜為之對,我不誇妍,誰能醜我?有潔,必有汙之為仇,我不好潔,誰能汙我?
384.爵位不宜太盛,太盛則危;能事不宜盡畢,盡畢則衰;行誼不宜過高,過高則謗興而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