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文評·飲冰室詩話(1 / 2)

內容概要

《飲冰室詩話》是梁啟超撰寫的一部近代詩話著作,是梁啟超前期詩學觀點的代表作。戊戌政變後梁啟超逃亡日本,於1902年初至1907年冬在橫濱創辦《新民叢報》半月刊,共出了96期。《飲冰室詩話》便是在該刊的第4——95期上連載的,中間偶有間斷,一共有204條。後來編訂成書,然而隻是輯錄到1905年底的第72期。1905年以後的兩年間還有15期,共30條,沒有輯入書中。

所謂詩話,就是用以評論詩歌、詩人、詩派等的一種文體,由於中國古代詩歌繁榮發展,逐漸形成了各種流派之間爭芳鬥豔的局麵,此種品鑒賞析的文體應運而生。到了宋代,寫作詩話之風發展到極點。明清兩代雖然較前代次之,但附庸者依然不在少數,一些詩話作品還以講唱的形式廣泛傳布於民間。

《飲冰室詩話》的普遍流行版本共有174條,在第一條中,梁啟超講述了寫作本書的原因。作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梁啟超與諸多政治同盟積極創作文學作品,以期為變法革新製造輿論,康有為、黃遵憲、譚嗣同、夏曾佑等人的詩文均為梁啟超所推崇,其中又以黃遵憲為甚。本書主要內容就是品鑒各家的名篇名句,闡述改良後的新體詩的特點及優勢。

閱讀指南

《飲冰室詩話》是在封建製度即將瓦解的社會背景下創作出來的,成書於舊社會向新中國邁進的過渡時期。在向西方求索新思想的意識驅動下,為了啟發尚未開化的國民,使他們盡快擺脫愚鈍,走向明智,梁啟超對詩歌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向西方靠攏,追求新意境和采用新語句。然而梁啟超雖不提倡時人“薄今愛古”的觀點,但思想深處也有著不可磨滅的國學意識,因而他所提倡的新體詩又以仿古風格為基礎,目的是在宣揚新思想的同時,不失古代詩作蘊藉、雋美的傳統。

本書之於論詩,最為看重的是“新意境”,而黃遵憲的詩作中多以資產階級新思想和新事物為素材,梁啟超對此倍加讚賞:“意境無一襲前賢。”其中黃遵憲的組詩《出軍歌》《軍中歌》《凱軍歌》,無論是壯闊恢宏的氣勢,還是救亡圖強的精神,梁啟超都給予了極高的評述,並且不無敬仰地通篇采錄,甚至發出了“讀此詩而不起舞者必非男子”的慨歎。而麵對享譽“樂府雙璧”之一的名作《孔雀東南飛》,梁啟超給出的評述則不甚積極,他表示此詩雖奇絕,但隻限兒女情長之語,於世運全無影響。

由此不難看出,本書的詩論標準與一般的詩話有所不同,最為重要的標尺並不是藝術造詣的高深,而是思想價值的體現。在詩文作品的選擇上,也以談論時事,弘揚維新主義者為主,並且此類作品由於深得作者之心,品評賞鑒中每每不惜讚揚溢美之詞。人所共知的維新誌士譚嗣同之獄中絕筆:“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也被收錄在本書中,詩中置生死於不顧的愛國熱忱,對於教化和感染國民性大有作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