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權力要下放,但不能在你的控製之外(1 / 1)

如果強調什麼,你就檢查什麼;你不檢查,就等於不重視。

——郭士納

常常遇到很多的管理者這樣抱怨:為什麼我的下屬不能和我步調一致?為什麼下屬總不聽我的話?其實,問題的本身不一定在下屬身上,很可能是你自己的原因。這時,你該問問自己,你是否對全局駕馭、團隊行動和個人行為有理性的控製力?

例如,你是某公司的經理,公司要買什麼材料,經常需要你簽字,但是你簽字的時候真的了解情況嗎?倉庫究竟還有沒有某一材料,到底該不該買,你不一定能夠回答上來。如果倉管員是不負責任的,報的數字是假的,物料不該買,那麼你就容易出錯。

問題出在哪裏呢?是一個“管”字,這個“管”就是“控”的意思,是一種控製力,你的工作失控了。這就啟示了我們一個道理:為帥者應該給下屬提供施展手腳的空間,但不能對下屬的執行過程缺乏必要的監督,否則結果恐怕不是你自己能控製的了。

在這一點上,將才的做法是既要信任下屬,又要進行控製。從理論上講,為帥者不可能事事都管,事必躬親,但前提是要能夠掌控全局,應該讓下屬的工作在你所能控製的範圍內執行。一旦下屬的工作出現問題,要能迅速做出正確的判斷與反應,化解難題。

這樣的做法你會嗎?如果一個人渴望做將才,具體又該怎麼做呢?

第一,運用目標管理方式。

最理想的控製,就是讓下屬通過目標管理方式實現自我控製。為此,在安排工作任務的時候,你應該盡可能地把問題、目標、資源等向下屬交代清楚,而且一定要把流程定好。流程中有明確的規定,這個怎麼做,那個怎麼做,到了這個時候你做什麼,到了那個時候他做什麼,這樣一來,下屬就會按流程做事,一般是不會失控的。

第二,控製工作的關鍵點。

在領導控製力中,有一條基本的原理就是:控製工作的關鍵點。控製住了關鍵點,也就控製住了全局,這將有助於避免失控。如何選擇控製的關鍵點?很簡單,哪些點的控製工作做好了,基本上可以確保控製目標的達成,這就是需要控製的關鍵點。

例如,你是一名銷售經理,那麼你對所負責區域市場的運作應該有一個清晰的思路,包括目標銷量、產品定位、價格策略、促銷策略、銷售員規劃等;如果你是一名辦公室主任,你最好要掌握公司主要工作的進展情況,負責製訂公司的各種方案,負責好相關會議的組織,以及公司的接待工作、公共關係的建立和維護。

第三,明確各自的責任。

把權力交給那些管事的人,是為了把責任也放下去。責任界限模糊,工作出了問題,誰的責任都追究不了,企業能有好結果嗎?所以,你要讓下屬明確自己的責任,清晰地認識到哪些責任是自己必須、應該承擔的,是不可推卸的。這樣,當工作中出現問題時,很容易分清是你的責任,還是下屬的責任,這樣可以防止相互推諉,減少工作中的管理矛盾。另外,它能為客觀評價下屬的工作提供前提條件。

在這一點上,某著名電器集團的做法是一個榜樣。

這家集團電冰箱廠的材料庫是一個五層的大樓,這五層樓一共有2945塊玻璃,凡是去過的人都會發現,這2945塊玻璃每一塊上都貼著一張小條。小條上是什麼呢?兩個編碼,第一個編碼代表負責擦這塊玻璃的責任人,第二個編碼是負責檢查這塊玻璃的人。

這是做什麼呢?原來,這是集團領導人讓下屬職責分明、責任到位的一種做法。擦玻璃、檢查玻璃人員的名字都印在玻璃上,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該集團在考核準則上明確規定:如果玻璃髒了,責任不是負責擦玻璃的人,而是負責檢查玻璃的人!

另外,凡是去過該集團的人都會發現,在那裏小到一塊玻璃,大到機器設備,都清楚標明事件的責任人與事件檢查的監督人,有詳細的工作內容及考核標準。這裏的員工們,無論職位高低,工作大小,每個人都得承擔一份工作責任,“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所以,無論出現多麼複雜的工作問題,該集團的員工都沒有過互相推諉責任的現象。

有一句話是“沒有帶不好的兵,隻有帶不好兵的將軍”,如果用人是為帥者的一種管理能力的話,那麼善用控製力就是為帥者領導力的保證。要想成為一名將才,你必須要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必須不斷地學習並掌握它,從而提升自己的執行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