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紐約州長(1 / 1)

52.紐約州長

1940年是納爾遜人生的轉折點,他終於進入到自己心儀的政治領域,進入美國政府供職,任國務院美洲事務調解人。納爾遜終於可以像他的偶像外公那樣,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了。

1944年,納爾遜升任主管美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實現了政治上的一次小飛躍。1950年,納爾擔任杜魯門政府國際開發谘詢委員會主席,並在1952年至1956年擔任艾森豪威爾政府總統顧問委員會主席,衛生、教育和福利部副部長,隨後在羅斯福和杜魯門政府中擔任重要職務。

標誌納爾遜政治生涯大飛躍的是1958年。從這一年起,納爾遜競選成功,當上紐約州州長,並不可思議般連任三次州長。在任期間,紐約州的財政、文化、教育都大為改觀,州立大學製度大為發展,州政府雇員和預算分別增加一倍和3倍。

紐約州州長競選成功,讓納爾遜燃起更大希望,他把目光盯住了總統寶座。為了增加在國內的認可度,他發起了一場花銷巨大的公關活動,幾乎花光了父親留給他的所有資金,值得欣慰的是,影響非常良好。不過,也許是過於自信,也是是上帝的旨意,納爾遜居然沒有通過1968年大選在黨內提名,意外的輸給了退出政壇已久的尼克鬆。

傷心的納爾遜認為美國人喜歡自我奮鬥的平民英雄,而不喜歡他這種含著金鑰匙出身的貴族,即使他能力比尼克鬆強十倍,是洛克菲勒這個姓氏害了他。

其實,納爾遜忽略了一些美國人當時關注的問題,他的誠信問題影響了公眾對他的信任。

導致公眾對納爾遜不信任的,是他的婚姻。

1962年,納爾遜犯了一個政治家的致命錯誤:與結婚32年瑪麗·克拉拉離婚。瑪麗是名人之後,他的祖父帝擔任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總經理羅伯茨,與納爾遜與瑪麗是童年時的玩伴。因為這層關係,盡管納爾遜在沒有征得父母意見就宣布了婚姻,但小洛克菲勒還是在艾比的勸說下接受了這樁婚姻。

因為瑪麗的祖父羅伯茨與洛克菲勒當年是先敵後友,因此,看到孫子娶了故友的孫女,洛克菲勒沒有像小洛克菲勒那樣勉強,盡管沒有出席婚禮,洛克菲勒還是送來了2萬美元的證券,算是對這樁婚姻的認可。

納爾遜與瑪麗共有5個孩子,一起走過了不少風雨,被視為模範夫妻。而在與瑪麗離婚不久,納爾遜就與瑪格萊塔·穆菲結婚,這個過快的婚姻,被公眾認為納爾遜操守不夠,沒有堅定意誌,這是他沒有成為美國總統的黨內提名的重要原因,或者重要原因之一。

尼克鬆當選後,納爾遜雖與尼克鬆不合,但還是把自己的心腹基辛格送入白宮,以求影響美國的對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