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許多方法可幫助孩子克服恐懼,且往往隻要給孩子灌輸知識就能收效。閻媽媽6歲的女兒見到蜜蜂而驚慌時,她便向孩子解釋蜜蜂如何勤勞工作,幫助水果和花朵生長。如果人們不去理它,蜜蜂就會忙於工作而不來騷擾了。另一位王媽媽幫助孩子克服對雷聲的恐懼,她說:“我的孩子年齡太小,不了解氣團互撞而造成雷聲的道理,但我教他數一數閃電和雷聲相隔有幾秒鍾,於是他就知道雷聲是多麼遙遠而不必害怕了。”顯然,除非孩子到達足以對邏輯推理作出反應的年齡,否則就不能驅散恐懼。不過,任何年齡的兒童即使還不能完全明白合理的解釋,但有這樣的解釋便會覺得安全得多。
父母或母親如果信心十足地應付其孩子的疑慮,則可樹立積極性的榜樣。李媽媽談起有一次隨他兒子那一班的學生到動物園參觀的情形說:“在蛇類館參觀時,服務員問有誰想觸摸一條無毒的蛇。我本來是非常怕蛇的,但看見兒子畏縮不前,於是便強迫自己鎮定下來,去撫摸了那條蛇。結果兒子露出得意的笑容,也照著做了。”
父母也可幫助孩子對可能發生的困擾事情做好心理準備。你的孩子過分擔心進學校念書嗎?不妨在開學之前帶他去學校參觀,使他熟悉新的環境。如果他怕迷失路,跟他一起去學校幾次,直到他確信能認得那條路線為止。要是孩子必須接受外科手術——例如,割除扁桃腺,你應該盡可能帶他去醫院走一趟,讓他見見醫生和護士,接觸一下聽診器和血壓計。
三、從孩子的觀點而非成人的觀點來看他的恐懼
鬼或妖怪往往是兒童不能控製的真正恐懼,告訴孩子根本沒有這種東西是無補於事的。因為在孩子看來,這種東西都非常真實。你可以在底下和壁櫥內張望一下,“證明”那兒沒有鬼怪,可是孩子依舊會說你一走開它就會出來。
四、提防恐懼的化身
孩子看來像是倔強不聽話,其實可能是因恐懼所致。父母有時會因孩子不肯洗澡而憤怒,他們所不了解的是,孩子事實上可能是害怕自己會隨著洗澡水一起從浴盆的排水管中衝走。
不過,有些兒童會假裝驚恐,以便換取父母讓他們留在家裏,睡在原來的床上,或隻是想獲得父母更多的注意。關心過度和關心不足隻是一念之差,對兒童的恐懼不予理會或予以補償,都會有加強驚懼的危險。有一個解決辦法是,在小孩不害怕時,再用積極的方式來對他表示關懷。
五、幫助孩子對足以影響他一生的任何重大變化做好準備
在受到重大壓力和麵臨重大變化時,恐懼心理往往會達到頂點。父母最好的幫助,是與孩子合作應付新的形勢。以重視的態度來處理孩子對變化的恐懼,使孩子覺得他的憂慮是正當的。
六、留意孩子情緒緊張的跡象
孩子的恐懼是否和他的年齡不相稱?恐懼持續了很長時間嗎?他是否又退回到了以前已經擺脫的恐懼之中?他是否因恐懼而什麼事都不想做(不願意去睡覺,不肯上學,不讓父母離開左右)?如果真是這樣,他可能要接受專業治療。找一位對處理兒童問題富有經驗的精神治療專家,會同小兒科醫生進行檢查和治療。
今日的兒童麵對許多引起恐懼的事情,例如,電視上充斥著暴力節目、很小就要常與工作的母親分開等等,這些都是他們的幼小心靈所不能應付的。所以為人父母者必須負起責任,使子女獲得順利應付恐懼所需的基本技巧。
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具有堅強的自尊心。這包括幫助孩子養成信賴別人和自信的心理,同時覺得自己有辦法控製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人生總是充滿可怕的挑戰,而許多家庭都在設法將這些挑戰一一克服。我們必須以身作則來教導子女,使他們相信自己也能克服這些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