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入門(1 / 2)

“開門了!”

前麵的人舉著簡曆大旗一揮,立刻被吞沒在人頭攢動的大軍中。

我,林蒹,二十三,一個大學剛畢業的窮光蛋,正抓著份三流大學的畢業證書和幾張跟複印社討價還價半天才弄出來的簡曆在浩蕩的大軍中暈頭轉向。這裏是和平年代的魔都,也不是什麼邪教組織聚會,我們所有人的目的一致,隻是想找個工作而已。

不過這個年代甭管這人才市場裏坐的是不是伯樂,總之從不缺千裏馬,何況我這種頂多是個草泥馬的。考個三流大學都費勁就別跟我扯什麼去考這個員那個猿的,我現在連個路邊會敲鑼的猴子的價都不值,所以我還是很識相的滾回了我東北那個在三線小城安冬的家,老實當個賣衣服二道販子去。

但沒過三個月,可就有人叫我老板了。以為隔壁老王發家了結果我成富二代了?屁,我是成了個微商。

沒錯,就是那個令所有朋友圈都聞“商”色變的群體。

賣什麼?起步當然是賣衣服了。

我的老板李姐是個老古板,我是她唯一的店員。李姐進貨從不打馬虎眼,待人處事也是實惠的很,但生意上也就不太吃香了,我看了也是幹著急。

這個不起眼的外貿服裝小店挨著個菜市場,店裏的顧客大爺大媽是不會少了,現在的大爺大媽也個個都是人手一個智能手機,有個微信那不稀奇。人上了年紀就不愛折騰,而且或多或少都愛占點便宜,我靈機一動就整了個微信群出來。

每次前來店裏購買的顧客我都厚著臉皮價格上故意加個塊八的,然後又說如果加入本店微信群可以便宜一點而且群裏會發布本店新品還有團購或者甩貨的優惠折扣信息,不僅可以直接轉賬購買還可以同城送貨,立刻就有很多人欣然加入。李姐不懂這些,起初跟她說的時候李姐讓我自己看著做就行,可後來知道了我擅自動了價格的事情還是不高興了,不過看著生意上略微的起色李姐漸漸也不在意了。

安冬入了秋的破天氣,出太陽熱到你靈魂出竅,下點雨涼到你神清氣爽。陰沉沉的天過了晌午店裏也沒個客人看衣服,趁著李姐不在,我正貓在櫃台後麵想打個盹。結果微信消息一條接一條炸開了,我正罵著是哪個鱉孫子,就看見一條四位數的轉賬記錄,這可給我震清醒了,趕緊往上翻。

這個昵稱叫“一隻小螃蟹”的扔出幾張我早上發布在群裏的幾款新品照片還有尺碼和數量,再就是同城一個收貨地址,告訴我今天下午四點前送到。十多件衣服這也太草率了,我擔心是哪個大爺大媽的誤操作,趕緊到群裏詢問了一番,可這人並不在群裏而且也沒人認識。微信賬號可能是沒有手機或者別的社交賬號的信息,頭像是灰色的係統頭像,再看朋友圈也沒有內容。

這?

“親,請留下手機和收貨姓名方便送貨喲!”

我試著尋求更多的信息確認,誰知對方隻是高冷的回了一句:“微信聯係。”

李姐也回來了,我把今天賣出的東西按要求包好,借了李姐的電動車去送貨了。

先送了一個大媽托李姐定的絲巾,敲了半天門家裏還沒人。對門的阿姨正好出來了,問我是不是送某某家的東西,電話是多少多少,我看了眼記錄,都對上了。阿姨讓我寄放她那裏,等大媽回來她給我送,我還十分感謝的謝了半天才走。

其他三件也很快送出了,眼看著就剩下那個螃蟹的貨了,我卻接到了買絲巾的大媽的電話問我把絲巾送哪去了。

我說寄放在對門阿姨那裏了啊,然後就聽電話那邊敲門開門交談。

“對門說了根本沒有啊。”

我一下子就懵了,騎著車調頭回去。

對門阿姨竟堅稱沒見過我,更沒收過東西!

更讓我生氣的是大媽居然幫對門阿姨那邊,認為我收了錢沒送貨。這條絲巾不過八十多塊,可我的確口說無憑。

眼看著四點就快到了,沒辦法隻能認栽按價退款。

走到半路上下起了雨,我一看表馬上到四點了,直接咬咬牙,頂著雨重把東西送到了。

地點是一個茶莊,店裏的姓邱的姐姐很和善,讓我留下來等雨停了再走。

“衣服我看了沒有問題,我替你收下然後跟我那批東西給你一塊發過去?”

剛吃了個啞巴虧,聽見這個小邱姐的電話,我心裏犯起嘀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