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五(1 / 1)

第三十章 五

聽說總兵俞大猷造訪寧、紹、台參將府,戚繼光放下手裏公事,大開中門,親自迎到大門外,俞大猷從馬上下來向他拱手。戚繼光也拱手:“俞總兵大駕光臨,令敝舍生輝呀。”

俞大猷指著身後衛兵捧著的一盆磐石鬆樹盆景說:“我知元敬兄久有清廉之名,若是送了財物,怕玷汙名聲,想來想去,送盆鬆樹吧,鬆是歲寒三友之首,正應你高潔情懷。”

戚繼光說:“俞總兵過獎了,我戚繼光也是個俗人,隻不過盡量脫俗就是了。你這盆鬆樹盆景,我太喜歡了。感謝俞總兵鞭策之意。”

二人相攜進入戚繼光書房。

戚繼光把鬆樹盆景擺放在花架上,讓陳子平倒了茶,才坐下來和俞大猷交談。

戚繼光說:“我本來要到俞總兵那去請教的,怎敢勞動俞總兵大駕?”

俞大猷說:“你去,我來,這不是一樣嗎?其實我早就想來的,早應該來登門道謝。”

戚繼光知道,是為雁門嶺之戰,替他回護的事,就說:“道什麼謝,這不是說遠了嗎?”

俞大猷望著牆上“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那幅中堂說,元敬兄誌向遠大呀!

戚繼光說,自勵而已。

慈溪、雁門嶺幾戰,戚繼光打出了威風,俞大猷對他十分敬佩。俞大猷卻打得很窩火。如果不是戚繼光百般回護,朝廷非給他處分不可,所以俞大猷說,元敬兄之情,沒齒難忘。

戚繼光再次重複說,俞總兵這話不是說遠了嗎?戰場上哪有常勝將軍?我沒到浙江,俞總兵大名已如雷貫耳,一個王江涇大捷,大滅倭寇氣焰,舉國歡騰啊。

一提王江涇,俞大猷心裏就難過。打勝了又怎麼樣?主將張經、李天寵還不是被殺?

那是有人陷害,戚繼光認為,終究會有定論,浮雲不能永遠蔽日。

馬上要攻打岑港了,俞大猷聽說戚繼光在操練水師。他很關切,以為兵部專門撥了銀子來。

哪見兵部一兩銀子?況且也不敢稱練水師,隻不過拚湊些運兵船而已。戚繼光歎氣說,水師實在不成樣子,臨陣磨槍吧,總比不磨強,現練兵,也來不及呀。

說畢,戚繼光攤開一張海防圖,二人湊過去看。

岑港在舟山之北,是舟山列島的咽喉。戚繼光一直不明白,大海茫茫,濤峰險阻,皇上為什麼一定要先打岑港呢?打仗理應先易後難啊。

皇上還不是聽臣下奏報?也許他根本不知道怎麼回事,俞大猷說,不管是不是皇上欽定,這仗是必須打的。

這倒是。按正理,現在不是最後掃蕩倭寇巢穴的時候,在戚繼光看來,應當盡可能多地殲滅倭寇有生力量,到它山窮水盡時再一鼓作氣攻破老巢,才是上策。

俞大猷也曾向趙文華進過言,可他聽都不聽,隻丟過來一句話:這是抗旨不遵。

戚繼光說,都是他祭海神退倭鬧的,倭寇更有恃無恐了。

俞大猷已不想說這些了,準備打吧,胡大人雖是主帥,你我畢竟是打先鋒的,須同舟共濟才是。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岑港布防、兵力、周圍情況,我們是所知甚少,戚繼光想派人去海上偵察一下,畫張海圖回來,省得到時候盲人騎瞎馬地亂闖。

俞大猷很讚同。為保險起見,他也準備派幾個人下海去摸敵情,然後再碰頭,報告胡大人,最後決斷。

戚繼光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