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三(1 / 1)

第二十四章 三

村中,三個提著雞鴨的士兵在串街遊走,還自己敲著銅盆,一路喊著,我們不該偷了老鄉的雞,要打要罰聽便了……

開頭隻是幾個孩子跟在後頭嘻嘻哈哈地看熱鬧,後來有些大人也出來了。

這舉動在小村子裏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先時受了感動的村民不要他們退還雞鴨,後來又覺得為這麼點小事,讓士兵挨了杖打,再遊街丟人現眼,有些過意不去,人家畢竟打敗了倭寇,使小村莊避免了一場浩劫呀。村民又反過來出麵為違紀士兵求情。

一個老者讚道,過去說書的說嶽家軍“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今天可見到這樣紀律嚴明的好兵了。

戚繼光他們剛撂下飯碗,忽見一大群人向營地走來,原來是附近村民,男女老幼在一位老者帶領下,抬著雞、鴨、豬、羊,還有雞蛋、烙餅過來了,烙餅好幾大籮筐。

老者大聲問,哪位是戚將軍?

戚繼光站起身走過去,我就是。

老者鞠了一躬,你們可真是愛民護裏的好兵啊,打敗了倭寇,為民除害,都不肯進村,連口水都不喝,真乃義軍。

戚繼光說,保境安民,這是我們應當做的呀,可不勞鄉親如此抬愛。你們的心意領了,這些東西還請帶回。

老者不高興了,這叫什麼話?軍民一家,過去隻是說說而已。有些官軍禍害百姓,比倭寇還凶,倭寇是為害一時,官兵可是天天魚肉百姓,這樣的軍隊,想讓我們犒勞,也休想。

情意難卻,戚繼光隻好答應全收下,隨後他又吩咐戚金印,去告訴舅舅王升和,按市價付錢給人家,小家小戶不容易。

戚金印答應一聲走去。

老者又指著遊村回來又跪在地上的幾個士兵說,打也打了,罰也罰了,遊街也遊了,我求個情,饒了他們吧。

話音一落,老者身後的村民又是一片求情呼聲。

見好就收,戚繼光分寸掌握得恰到好處。他給足了鄉親們麵子,好,既然老先生代表鄉親求情,就放了他們。

戚繼光走到違規士兵跟前說,下次再敢騷擾百姓,一定嚴懲!

幾個違紀士兵給戚繼光叩頭,起來就走。戚繼光喝道:站住,謝我幹什麼?還不謝謝這位長者?是他們為你們求了情。

士兵連忙給老者跪下。

這時,戚繼光看見譚綸和俞大猷走過來,趕緊起身迎上去。

三人來到小河邊,俞大猷一臉赧顏抱愧神色,他說,今天多虧二位了,我的部下貪功冒進,陷入重圍,若不是你們及時趕到,不堪設想。我特來致謝。

這沒什麼,戚繼光認為俞總兵不必自責。勝敗乃兵家常事。戚繼光這麼說,並不是客套話。

譚綸更給了俞大猷一個台階下,俞總兵的軍隊急於去救廟裏受害百姓,這也是拳拳愛民之心啊。

戚繼光熱情地邀請俞大猷在這吃飯,我們這正開飯,沒什麼好吃的,一起吃碗糟羹吧?

俞大猷說,不了,得馬上趕回去。

原來他是專程來致歉的。他上馬帶護兵走後,戚繼光說,這人倒挺誠實,不推過攬功。換一個人,也許千方百計地為自己開脫,甚至文過飾非。

譚綸問戚繼光,你知他此來何意嗎?

戚繼光不明白,他還有另外的意思嗎?

譚綸說,他怕我們參他一本。

是呀,戚繼光和譚綸完全可以據實上奏,說俞大猷指揮失當,單兵突進,誤陷埋伏。但戚繼光根本沒有這個念頭。誰能保證總是勝算?但轉念一想,如果俞大猷僅僅是懼怕別人彈劾他而來安撫,又沒意思了,若真是這樣,又太不知我戚繼光的為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