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一(1 / 1)

第十七章 一

這時倭寇已過了小河,一邊放箭一邊往宋家大院攻。

宋朝舉的家丁們齊集牆頭,拈弓搭箭,有人開始向倭寇射箭還擊了。

宋朝舉卻下令不準放箭。

牛三省不解,倭寇人多勢眾,萬一……

宋朝舉下了梯子,望一眼吊在高旗杆上的紅燈籠,命令管家把他那麵鹽運副使的狗牙旗也升到燈籠杆上去。

這可奇了,狗牙旗能辟邪?牛三省不明白這有什麼用。

宋朝舉的解釋是蒼白無力的,倭寇就不怕官府了嗎?多少會有點顧忌吧?

牛三省還想爭辯,宋朝舉已不耐煩了,叫你升你就升好了!囉嗦什麼!

牛三省半信半疑地往旗杆底下跑。

此時吳春柳、金印已帶著逃難難民一口氣逃到林中,個個喘得不行了。大家席地坐在林間草地上,看山下,倭寇正圍攻宋家大院。

有人說,該,攻進去才解恨!

有人說,心太狠,連表侄女都不顧。

也有人說,也難怪,大難臨頭各自飛呀!

更多的人對吳春柳肅然起敬,誰都稱頌吳禦史家小姐很仗義、有骨氣,她親戚不收容難民,她也不留下。願與大家同生死、共患難。

金印忽然捅了吳春柳一下,讓她往山下看!

原來正攻大院的倭寇忽然停止了進攻,這時正有一麵寫有“鹽”字的狗牙旗徐徐升空,那旗上有八卦圖案,與紅燈籠並掛。

又過片刻,倭寇全在倭酋指揮下後撤了,很快過河遠去。

金印不禁大為驚奇,這是怎麼回事?倭寇會發善心嗎?唾手可得的便宜就這麼輕易地放棄了?

吳春柳皺著眉頭在琢磨,覺得好像與那麵旗有關。

一老者也說沒錯,旗一升起來,倭寇就撤了。

另一人也認為奇怪,倭寇見了狗牙旗,像鬼見了符咒一樣,這麼靈!

金印問吳春柳,這是什麼旗這麼管用?

吳春柳也吃不準,分析是他的官旗吧?

官旗上怎麼有八卦圖?也許他信道教,倭寇是不想招惹官府?還是不想侵害道教呢?都不像。哪個府城、哪個衙門、哪個衛所沒有官旗?倭寇什麼時候怕過?

望著遠處煙火迷漫的村莊,有人歎氣,都無家可歸了,今後這日子怎麼過呀?

有人說,不如拉起鄉兵隊伍和倭寇拚,報仇。

有人說,去年倭寇從金山洋突入鬆門衛,北上搶掠黃岩,於二、於三和楊苗不也是老百姓嗎?人家帶領鄉親拿起鋤頭、鐮刀,把倭寇殺了個落花流水。

吳春柳也知道溫嶺壯士王庚毅抗倭的壯舉。他也曾組織百姓殺退過倭寇,保住了縣城。

有人說,人家能幹,咱為啥不能幹?

也有人說,得有人振臂一呼,才行啊。

那位老者推舉金印、吳春柳領頭,他們就孚眾望。

很多人讚成,他們倆都識文斷字,金印又是秀才,所以大家就央求他二人領頭幹。

吳春柳看了金印一眼,那是鼓勵的目光。

金印胸中陣陣熱血翻湧,既然大家信得過他,他願出頭,拉起鄉兵來抗倭。他和吳春柳商量了一下,宣布自願,青壯年可報名,老人、婦女可給他們接濟糧食什麼的。

之後吳春柳說,報名的就站到前麵來。

沒想到,眾人踴躍報名的程度讓人驚詫,除了幾個老人和孩子,吳春柳和金印往人前一站,呼啦一下,青壯年幾乎都站過來了。

吳春柳一數人頭,不少,五十二個,頂一哨人馬了。

辦鄉兵,當然得置辦武器呀,不能砍根毛竹打仗吧?

金印說毛竹削個尖,一樣當武器。

吳春柳說先拿土家什,回頭她去籌錢,再買刀槍弓箭,能買火銃當然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