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四
作為倭寇的同夥,王直最關心的是朝廷剿倭動向,他肯把《清明上河圖》這樣的國寶拱手相讓,當然是想通過宋朝舉這個內線,及時提供信息,在朝中尋找保護傘。酒飯過後喝茶閑聊時,他便問宋朝舉,最近朝廷有什麼動靜。
對王直來說,都是好消息。張經、李天寵被砍頭後,江南軍務、海防就是趙文華說了算了,他一手遮天,新派來的總督楊宜,先是手足無措,被朝廷申飭後,又想幹一番,他不知天高地厚,竟犯了張經同樣的毛病,不把趙文華放在眼裏。他想收拾張經的殘局,重整水師再舉抗倭大旗,趙文華一個折子參上去,弄不好,楊宜還不得立馬滾蛋?不掉腦袋就算他幸運了。
王直關心的是,趙文華是不是很貪?
宋朝舉笑了,他越貪越好,怕的是他不貪。
王直也這麼想。他覺得不可思議,趙文華怎麼可以左右朝政?怎麼有那麼大的本事,想扳倒誰就扳倒誰?
宋朝舉申飭他問得太多了。其實宋朝舉不說,王直也能猜出八九分,當宋朝舉說出趙文華是當朝首輔嚴嵩的幹兒子時,王直吐出的舌頭半天縮不回去!他緩過神來,攛掇宋朝舉千萬巴結上他。
這還用你教我?宋朝舉暗笑。隨後又警告他,同樣不能在倭寇中間說出趙文華的關係來,不能讓倭寇知道太多。
王直當然明白利害,但又覺得宋朝舉過於小心,樹葉掉下來都怕砸破了頭。
宋朝舉怎敢大意?王直他們在海上,朝廷對他們鞭長莫及,而宋朝舉一家老小可在明處啊,不小心怎麼行。張經就懷疑過他,張經死了,他總算鬆一口氣了。
王直讓宋朝舉放心,刀按到脖子上那一天,他王某人也絕不會出賣朋友。宋朝舉相信。他們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啊。
王直聽說楊宜無實權,很興奮,趙文華不足慮。他就問宋朝舉,這麼說,我們又可放心大膽地幹了?
宋朝舉說幹不幹是他們的事了。又問他們在海上到底有多少人馬?
王直能控製的萬兒八千人,有七十多條船,還有肥前、肥後、築後、博多、摩薩、五郎、六郎、健如郎、對馬、和泉、紀伊各股,多了,從寧海、岑港到福建的橫嶼、牛田,他們占的島子也不下幾十個。
宋朝舉認為,兵不在多。他們最大的弱點是互不統屬,各自為政。難成大事。
王直恭維宋朝舉一針見血。他說今天來的這個肥前,別看對字畫一竅不通,指揮倭寇,可有兩下子。王直想與他聯手,把各路人馬統一號令,隻要分贓能均,就能行。
宋朝舉認為這樣最好,聚蚊成雷,群輕折軸嘛。
王直從懷裏摸出幾張銀票,拍在桌上,宋朝舉像不介意地用眼睛餘光一掃,共四千兩。王直承認少了點,答應以後得手了,還會多分。
宋朝舉心裏不痛快,這點銀子,打發要飯的呀。他表白自己說,其實不缺錢花,從前管鹽運,雖是鹽運使的副手,也算得上是日進鬥金。王直進奉的這些額外銀子進項,他都打點該打點的人了,譬如肯寫奏疏參倒朱紈、張經、李天寵的禦史們,不打點誰肯出力?不然王直他們也不可能這麼順利。
這話王直顯然不信,心想,無利不起早,你分文不取,你圖個啥?但又不便揭破,便順著他說,那是,這幾張銀票在寧波、杭州、台州錢莊都可兌到銀子,歸你了,替我們打點吧。
宋朝舉把一張銀票舉在燈前看了看,說他們越來越手眼通天了,從前是送銀子,現在居然可以在錢莊存款支銀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