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二(1 / 1)

第五章 二

在浙江鹽運副使故居一間密室裏,門窗緊閉,《清明上河圖》全卷攤開在長案上,宋朝舉左手擎燈,右手舉著放大鏡在仔細觀看。坐在一旁的王直察言觀色地盯著他。

宋朝舉終於放下燈,坐到王直對麵,王直說:“宋大人不會跟我也說這畫是假的吧?”

宋朝舉知道王直不比肥前,也無需糊弄他,就說:“當著真人不說假話,我得好好謝謝你了。反正我這肉眼凡胎看不漏,明兒個再請行家鑒賞一回,十有八九是真的。”

王直心裏一塊石頭落了地,他還有點遺憾,在他看來,陸氏家族的天心閣經營何止幾百年,圖書中珍本、孤本、善本多的是,都讓倭寇拿去揩屁股了,剩下的一把火燒個精光。可惜那天他沒去,不然還能多撈些珍品。

宋朝舉也嗟歎不已,大罵倭寇糟蹋聖賢書。不過,他知足。有這一件足矣。幾百年來,各朝皇上都派員明察暗訪,希望把《清明上河圖》弄到皇宮大內去,一直大失所望。嚴嵩為得此畫還上過當、殺過人。

王直有點不信,為一幅畫殺人?

宋朝舉點撥他,那要看是什麼畫。《清明上河圖》就不是畫了,它是金山、銀山!說起嚴嵩為《清明上河圖》動殺機的事,他也覺得脊背發涼。當然這也是傳說了,嚴嵩耳目遍天下,終於打聽到,《清明上河圖》收藏在員外郎王振齋家,就派了總督王懺去收購,人家懼怕他的權勢,不敢說不賣,又不甘心,就找了個臨摹高手,臨摹了一幅,嚴嵩辨不出真偽,以為真跡到手了,但後來被姓湯的裝裱匠看破了,才知是高手造假,騙了他。嚴嵩大怒,把王振齋抓起來,最後冤死獄中。

王直覺得為一幅畫置人死地,這嚴嵩太心狠手辣了!

宋朝舉警告他,這話可不能亂講,禍從口出啊。

王直卻大笑,宋朝舉忘了他是江洋大盜,天王老子都奈何他不得,嚴嵩再凶,能把他怎麼樣?

宋朝舉笑了:“我倒忘了,你是不服天朝管的化外之人。”

王直這才明白,宋朝舉其實早就知道《清明上河圖》在陸治家的天心閣藏著,不然他不會暗示王直帶領倭寇去搶天心閣。

宋朝舉想掩飾自己,說他並不知什麼。

王直冷笑,聽他方才講的故事,他倒明白了,陸治就是王振齋的親舅舅,他外甥拿假畫應付嚴嵩,卻把真畫轉移到他舅舅那裏,想不到今天落到宋朝舉手上了。

宋朝舉告誡他,這話也別亂講,聽了也是罪過。當年替嚴相國強買《清明上河圖》的總督王懺也沒好下場,後來以“治軍失機”罪坐了死罪。言下之意,說破《清明上河圖》的秘密,也有性命之憂。

王直並不怕官府,天高皇帝遠,誰也管不著他。隻是便宜了宋朝舉,不管怎麼說,這下子宋大人發大財了,子孫後代都不愁吃穿了。為了自己的利益有保障,也隻能忍痛割愛。

宋朝舉知道他在想什麼,其實他另有打算,說:“你以為我自己想留著這件國寶啊?我是何等樣人?承受不起呀,那會把我燒死的。”

王直吃了一驚。他不敢承受,莫非想拿它送禮?什麼人敢收啊?除非皇上。再不,送給嚴嵩,那他可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了。

宋朝舉想,王直光盯著《清明上河圖》值錢了,根本想不到它會換來十倍、百倍的錢。尤其是王直,得利最多,如果朱紈、王忬、張經、李天寵這些人不倒黴,王直能這麼自由自在地帶著倭寇在浙江沿海搶掠嗎?

王直並不買賬,他宋朝舉也不虧呀,從前宋朝舉還得派海船去走私,也擔風險。自從與倭寇搭上線,他坐享其成就行了,王直每年的進貢他也花不了。

宋朝舉便和解地說:“獨木不成林,彼此成全吧,這是互惠的事。我得囑咐你,千萬小心,絕不能讓別人知道我的底細。你連毛海峰都不該叫他知道得太多。”

王直有他的想法。他明白宋朝舉說得在理。他為啥叫他幹兒子知道?他是怕幹這行太凶險,萬一哪一天自己見閻王去了,這線不是斷了嗎?

他這麼一說,宋朝舉也覺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