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仕途升遷 4(1 / 3)

第三章 仕途升遷 4

五月十八日,吾要發,簽約儀式如期於全市招商大會上舉行,當天下午,民政紙箱廠的員工們穿著他們的廠服,借助輪椅、拐棒或稱義腿、墨鏡以及各種手勢,聚集在他們的舊工廠前,參加了拆毀舊廠房建設黃金圈的開工典禮,親身參與並感受彼此生活的一次重大變化。劉克服在人群中看到了大美,她又穿了條綠褲子,把自己收拾得很幹淨,臉上笑著,很天真,表現出由衷的喜悅。

劉克服沒有看到大勇。

儀式基本順利,未受意外幹擾,沒有誰再把卡車堵在哪一個道口處。但是儀式最後出了一個小差錯,當時主持人宣布請領導和貴賓為開工剪彩,禮儀小姐牽出一條紅綢,剪彩嘉賓一起上前幾步,從小姐手捧的托盤裏取剪操作,禮炮轟然響起,打出滿天彩紙。也許因為安裝比較粗糙,加上禮炮太響,震動過大,掛在彩台上的一個紅色喜慶大燈籠突然從掛鉤上脫落,於半空中掉落下來。那天彩台上一共掛了四個大燈籠,分別粘有“開工慶典”四個字,不幸脫落的是“慶”字燈籠,該燈籠位置居中偏右,恰懸在當天特邀前來主剪的本市副市長與外商陸金華兩人間的上空,還好兩位當時都往前走兩步去剪紅綢,否則必有一位被掉落的燈籠當頭擊中。該燈籠雖大,重量很輕,砸人腦袋不至於造成重大傷害,但是如果真砸了其中一位,那還了得。

事後林渠挨了方文章一頓狠訓。因為開工典禮是民政局幫助外商籌劃組織的,差點搞出恐怖主義事件,他有責任。劉克服沒有挨罵。在成功參與協調,完成此項引進外資工作後,他的外經局已經退居幕後,不再有資格直接處理事情。由於對啟動黃金圈所做的重要貢獻,劉克服也得到了一朵胸花,以嘉賓身份應邀參加當天的動工儀式,親曆了“慶”字燈籠從半空中落下的刺激場麵,忍不住要為自己不必挨罵而雀躍。

當晚劉克服出席了縣裏的招待酒會,作為外經局長,這個場麵免不了有他。位置當然比較靠後,坐不上主桌,比當年被他在深更雨夜開導過的“對象”姚育玲不如。今天姚育玲經理作為陸老板派駐本縣的代表,儼然已成座上要客,周旋於她的老板與市、縣大領導們之間,為開工圓滿熱烈慶祝,衷心感謝。

劉克服依例去主桌敬了酒。外商陸金華表現很熱情,拉著劉克服向坐在一旁的副市長介紹,說這位劉局長跟他是老交情,提供了不少幫助。劉局長官銜不高,工資也低,不多拿錢,不少辦事,這種人最好,領導應該重用,不然就不公平。

劉克服也開玩笑,稱這屋子裏物美價廉的很多,他還列不上等次。陸老板比較稀罕,不隻錢多,還知道公平,特別難得。

姚育玲找劉克服碰杯,表示感謝。劉克服問她聽說過本地一句土話嗎,叫做“皇帝不惹乞丐”。姚育玲點頭。

“有的人惹一惹耍一耍不要緊,比如我。有的可不能惹,比如那些殘疾人。”他說,“哪怕是皇帝,惹了耍了不該的也有麻煩,這個意思知道吧?”

姚育玲問:“是誰給誰耍了?”

劉克服提到開工慶典的“慶”字燈籠,看來它讓人耍了,所以從天上掉下來。雖然沒砸到大領導,也不算好兆頭。今天大家很高興,姚經理到處敬酒,笑得像一朵花似的,姚經理應當一直這樣笑,不要再哭得像個淚人兒一樣。

劉克服借著酒,真真假假開玩笑,卻不料一語成讖。

時過一年,姚育玲在他麵前痛哭流涕,有如他們初見那回,在深山溝她的家裏。

他們把不該惹不該耍的人惹了耍了。

出事那天上午,劉克服在辦公室裏接到了林渠的電話,林渠在路上,正在趕往蒼蠅巷工地。

“小劉局長快過來。”林渠說,“著火了。”

“打119!”

“什麼屁119,就咱們倆!”

這件事確實沒法請消防隊出火警,隻靠他們倆。當天出什麼事了呢?民政紙箱廠幾十個殘疾人聚集到蒼蠅巷工地鬧事,把陸老板的代表姚育玲等兩人扣於臨時工房。殘疾人鬧工地涉及一年多前安置就業的承諾,姚育玲聲稱該承諾是政府做的,應當由政府來解釋,於是牽扯到當初出麵跟紙箱廠員工代表談的林渠和劉克服。

“鬧事員工要求咱們兩個局長過去。”林渠說,“跟她一起談。”

劉克服斷然拒絕:“林局長你自己管吧,我不去。”

“小劉!事鬧大了你也跑不了!”林渠叫道。

“早跟林大局長說過了。鬧大活該。”劉克服回答。

他把電話一丟,回頭立刻叫車,登車離去。

幾分鍾後手機鈴響,是方文章書記的電話。書記去市裏開會,不在縣城。

“跟我說,現在躲在哪裏?”書記口氣極凶。

劉克服報告,他在車上,已經走到半路,大約五分鍾後到達蒼蠅巷工地。

方文章緩下氣來:“為什麼林渠說你不去?”

劉克服說:“是我故意頂他。”

方文章批評,不許劉克服鬧意氣。他要劉克服和林渠立刻控製住局勢,必須確保外商人員人身安全,防止事態惡性發展。

“李副書記馬上趕到現場指揮,你們向他彙報。”方文章交代。

劉克服到了工地,圍牆外聚了大批人員,有工作人員,有看熱鬧的,人群邊停著幾輛警車,警察已經趕過來維持秩序。圍牆外有一處簡易庫房,林渠和幾位手下幹部待在庫房裏,應急處理事務。工地圍牆的鐵門已經給鎖上了,有兩個殘疾人坐著輪椅守在鐵門裏邊。姚育玲等人被扣在工地指揮部,指揮部的位置在圍牆內臨時工房裏。

林渠見了劉克服就譏諷:“小劉局長到底沒有跑掉。”

劉克服回敬說,他是來看熱鬧,學習林大局長怎麼收拾手下殘疾員工。

一會兒工夫,李副書記趕到了。李副兼縣委政法委書記,他坐鎮現場,警力迅速集中過來,蒼蠅巷現場頓時顯得緊張。

“你們兩個熟悉情況,說,現在怎麼辦?”他問林渠和劉克服。

兩個局長觀點非常一致,主張穩妥處置。根據了解,工地裏大約有二三十個殘疾人,兩個坐輪椅的把住鐵門,其他的都在工棚那邊,若幹殘疾人手中持有拐杖,其餘未見攜有武器,除輪椅外,基本屬手無寸鐵。以現有情況,派幾個人翻牆而入,或者破鐵門進場,製服敢抵抗者,衝入工房解救出被扣人員,行動起來不困難,很容易,幾乎沒有危險。但是不能幹,因為裏邊是殘疾人,走極端怕有嚴重後果。

“得有人進去跟他們談。”劉克服說,“我和林局長,至少進去一個。”

林渠表態,紙箱廠是民政所屬單位,該廠員工鬧事,他身為局長,此刻義不容辭。有個情況他需要向領導報告一下:這些員工目前對他意見很大,有較深的成見。這個節骨眼上,進去讓人家揍一頓是小事,隻怕不容易說服。

李副書記問劉克服:“是這個情況吧?”

劉克服說:“應該是。”

“你去怎麼樣?”

“領導定。”劉克服說。

於是決定,劉克服進去。比較起來,劉克服積怨略少,可能更有利於做工作。

林渠拍劉克服的肩膀表示歉意,說不是他算計小劉局長,此時此刻,確實沒有更好的辦法。劉克服笑笑,說得了,來的時候他就明白,他是左手,就這個命。

“林大局長讓我跟他們怎麼說?”他問林渠,“咱倆當初說的就頂一個屁?”

林渠道:“你別問我。”

劉克服朝大鐵門走去,心裏格外感歎。

此地開工典禮已經過一年了,典禮那天從半空中突然下墜的“慶”字大紅燈籠可能已經爛在某個垃圾堆裏,它留下的預兆卻還在這裏悄然醞釀。

這一年裏有一些意外的發展。

當年這裏隆重開工,之後短短一周時間,蒼蠅巷的所有舊建築就被盡數掃蕩。處理舊廠房破作坊,以及若幹售賣黃裱紙之類喪葬用品的雜貨店,對現有機械設備來說,幾乎有如掃掉一地落葉。拆除階段沒有出現意外,進展很快。而後場地得到平整,搭建起臨時工房,砌起了施工圍牆,安裝了鐵門,工房油漆一新,圍牆也用白灰刷得一片亮堂,宣示黃金圈就此打造。

但是工地隨即進入停工期,一個月又一個月,陸老板按兵不動,直到臨時工房表麵的油漆因風吹日曬剝落殆盡,圍牆也因風雨侵蝕垮掉數段,再行修補起來。黃金圈在人們熱切目光裏依舊一塊蒼蠅,根本沒有黃金起來。

這種情況奇怪嗎?眼下也屬常見。投資商拿下一個地塊,迅速拆平圈起,做出立刻上馬蓋廠房的樣子,這很有必要,否則方方麵麵都不好交代。實際上這隻是做個姿態,並非真幹,真幹沒那麼簡單,有些事項還需要報批,有些關係還要理順,工程設計環節很多,多有變動,總得有個過程。所以黃金圈開工一年,拆平的土地上遍地雜草,在陽光雨露的慷慨照料下盡情瘋長,傳說中的廠房和黃金連個影子都不見,這個並不奇怪,別的地方別的項目也一樣,不是陸老板的創意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