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時就沒有四肢,隻有軀幹和頭,在左側臀部以下的位置有一個帶著兩個腳趾的小“腳”,整個人看起來就像一尊殘破的雕像。
剛開始,他的模樣甚至連他的父母都無法接受,他的父親看到他的樣子立馬出去嘔吐,他的媽媽直到幾個月後才敢去抱他,逗他玩耍。
沒有四肢的他是被周圍孩子欺負的對象,圍觀、嘲笑、譏諷曾讓他習慣躲避、自我懷疑,甚至幾度想要自殺。
然而,人生並未止步於此。
他用僅有的“小雞腳”洗臉、刷牙,學習獨立行走、上下樓梯、操作電腦。
他成為澳大利亞第一批進入主流學校的殘障兒童,擁有會計及財務規劃雙學位,被提名為“澳大利亞年度青年”。
他是第一位登上《衝浪客》雜誌封麵的菜鳥衝浪客,是遊泳、騎馬、足球、高爾夫球……樣樣行的運動健將。
他曾參演電影《蝴蝶馬戲團》,擔當主角,而該影片於2009年獲得“門柱影片計劃”大獎。
他是國際公益組織“Life Without Limbs(沒有四肢的生命)”的總裁及首席執行官,並以勵誌演說家的身份在全球30多個國家發表過超過1500場演講,為無數人帶來鼓舞與感動。
他是尼克?胡哲,一位敢於同命運博弈的勇者。這個曾經被預言為“永遠得不到愛”的人,如今得到了數不清的愛與擁抱。他以不可思議的方式生存下來,甚至創造了擁有雙手雙腳的人都難以創造的生命奇跡。
每當閱讀尼克,人們總是習慣性地反問自己:當我和世界不一樣時,我能否像他一樣無條件地接納自我?當我被命運的規則限製時,能否在有限的條件下,活出無限的人生?當我無數次地跌倒、爬起之後,能否始終對生活和未來懷抱信心?我能否將自己的傷疤揭開,作為愛的鼓勵,將它傳遞給所有人?
在每個人的生活中,我們也許都曾是“尼克”:因為相貌而自卑,因為被周圍的孩子嘲笑而自我懷疑,或者為了看起來合群而委屈自己,我們需要時刻準備著與孤獨做鬥爭,也承受著隨著一次次打擊而來的絕望灰心。通過尼克,你可以獲得鼓舞,更可以了解到什麼是更為積極的改變方式,或許,這也是作為希望使者的尼克想要帶給每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