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魯橋篇 一
從南陽往北行駛約二十裏,又有一座運河古鎮——魯橋,時屬任城縣管轄。
史書記載,唐時魯橋鎮已成規模,被泗水滋養得青翠茂盛。到了元代,新挖的大運河緊靠魯橋西麵穿過,魯橋鎮便成為商貿發達的水運碼頭。
元代詩人周權曾寫有《過魯橋》詩,對魯橋險要的地勢、發達的商貿、繁忙的水陸交通以及淳樸的民風作了真實的描繪。詩中寫道:
泗水汩汩流青銅,魯橋突兀橫長虹。
驚波蕩滴石鬥怒,石門空洞如施弓。
風霜剝蝕勢欲壓,亂石齒齒填深洪。
南連淮楚九地厚,東導齊魯群流通。
賈商貿遷百貨阜,來帆去棹紛奔衝。
車輪彭鍧鐸聲急,馬蹄蹴躍塵影紅。
我遊天京偶經此,一見淳俗真堯封。
……
到了清代,魯橋更進入鼎盛期,成為大運河和微山湖畔的一顆耀眼明珠。和許多著名城鎮一樣,魯橋亦有八景之說。這八景是:長橋臥波、東山浮翠、西湖繞堤、沙洲春泛、傑閣跨河、奎樓煥彩、仲子古祠、硯墨古池。
乾隆一行上得岸來,卻不見任城縣令迎接,乾隆頗為不悅。王瓊提醒說:“任城縣令吃了白蓮花的藥,已變成三條腿,不方便來吧!”
乾隆說:“正因為他變成三條腿,朕正想看看他是何等樣怪物!”轉臉對高雲說:“傳下諭旨,命任城縣令速來見朕!”
“喳!”
乾隆決定先到魯橋的石橋觀覽,這裏應是古鎮的地標性建築和八景之首了。隻見這座泗河上的古老石橋,被曆史的風霜嚴重剝蝕,已呈斑駁蒼老之態,帶給人無限滄桑和蒼涼之感。特別是橋麵石板上深深刻下的轍印,更在乾隆的腦海裏留下深深的印痕。橋麵上依然有“車輪彭鍧”、“馬蹄蹴躍”,河水裏卻少見“來帆去棹”的蹤影。大概水運多集中於大運河,泗河的船帆自然少了。
乾隆佇立橋頭,望著不停歇的流水,他的思緒上溯到了泗水的源頭 ——
泗水縣泉林。泉林有群泉噴湧,和濟南一樣,亦有七十二泉。一生愛泉的乾隆,便在泉林建了規模宏大的行宮建築群,到曲阜祭孔和到泰山祭天時,共有九次來泉林行宮駐驊。此時,他回憶著在泉林賞泉、品泉、詠泉的快活日子,不覺有些口渴。這裏的河水雖然來源於泉林,卻是不能當做泉水一掬而飲了。
“吃西瓜哩!正宗的泗河西瓜,先嚐後買哩!”
“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魯橋和瓜洲同在一條泗河上。瓜洲因為瓜甜,才叫瓜洲嗎?魯橋的瓜也很甜,它們都得到了甜甜的泗河澆灌。
乾隆、紀曉嵐和賣瓜老漢攀談時,老漢滔滔不絕地誇耀泗河的西瓜遠近聞名,個兒大,皮兒薄,紅瓤,可甜哩,當今乾隆皇上吃了都誇好!
乾隆想了半天,仔細搜索記憶,並不記得吃過這裏的西瓜。上幾次下江南路過此地,都在暮春,不是瓜熟蒂落時節。很明顯,老漢是拿著自己做虛假廣告哩!從北京到杭州,這運河沿線靠攀龍附鳳推銷土特產的事時有發生,所以乾隆對賣瓜老漢並不責怪,重要的是這瓜是否真甜。
紀曉嵐用手拍著一個大個的西瓜問:“這瓜真甜嗎?”
賣瓜老漢說:“這瓜不甜,俺把頭割給你!”說著,拿了那切瓜的大鋼刀,做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那鋼刀寒光閃閃,鋒利無比,用來切瓜是屈才了,用來砍頭倒是合適不過的。
乾隆說:“你那大鋼刀別抹脖子,先切了西瓜我嚐嚐。我要吃了覺得好,相信乾隆也會誇讚幾句的。”
老漢正色道:“話可別這麼說!你吃了覺得好,乾隆皇上也會覺得好,難道你成了皇上不成!你莫要狂妄了,皇上知道了,這腦袋可就保不住了。”
乾隆說:“對不起,剛才說慌了嘴,好在咱們說的話傳不到皇上耳朵裏。閑話少說,還是保住這顆人頭吃西瓜吧!”
於是老漢揀了一個又大又圓、皮色又亮、瓜蒂還帶著鮮葉的西瓜放到案上,用那鋼刀輕輕砍了幾刀,露出鮮紅的瓤,豐沛的汁水淌出來。
乾隆、香妃、紀曉嵐和王瓊各拿了一塊去吃,都吃得津津有味。賣瓜人問乾隆感覺如何,乾隆說真甜真甜!賣瓜人剛才預支了皇上對泗河西瓜的讚美,現在皇上將這讚美補償上了。乾隆問紀曉嵐此瓜如何,紀曉嵐亦答真甜真甜!二人想起真甜老漢曲線喝兒媳婦奶水的事,不禁噴地一笑,吐出些瓜瓤來。香妃受到感染,也跟著笑。這一笑,卻被口中豐沛的西瓜津水嗆著,咳嗽起來。乾隆打諢道:“哎呀呀,莫不是又被魚刺卡住了喉嚨!”
四人又笑起來,弄得賣瓜老漢莫名其妙:我的西瓜怎麼會長出魚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