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棄嚐試,就是在創造成功(1 / 1)

並非有信心去做每一件事都會成功。凡事總有失敗,但是你要堅強,不要被挫折擊垮,也不要被失敗嚇倒,更不要蹉跎在過去的歲月當中。隻有經得起失敗的人,才能真正成為掌握命運的強者。

永不言敗和善於對失敗進行總結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如果沒有失敗,我們就什麼也學不到。有遠見的企業家在選拔人才時,不僅重視一個人過去的成功,同時還重視這個人失敗的經曆。哈佛商學院的約翰·考科教授說:“今天,董事會在討論一個高級職位的候選人時,有人會說:‘讓人擔心的是這個人還未曾經曆過失敗。’”可見失敗並非是壞事,因為每一次失敗,都孕育著成功的萌芽,每一次失敗都將使你更靠近成功。

20世紀60年代初期,玫琳·凱經過一番思考,把一輩子積蓄下來的5000美元作為全部資本,創辦了玫琳·凱化妝品公司。在創建公司後的第一次展銷會上,她隆重推出了一係列功效奇特的護膚品,按照原來的想法,這次活動會引起轟動,一舉成功。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整個展銷會下來,她的公司隻賣出去1.5美元的護膚品。

意想不到的殘酷失敗,使玫琳·凱控製不住失聲痛哭。經過認真的分析,玫琳擦幹眼淚,從第一次失敗中站了起來,在重視生產管理的同時,加強了銷售隊伍的建設。經過20年的苦心經營,玫琳·凱化妝品公司由初創時的雇員9人發展到現在的5000多人;由一個家庭公司發展成一個國際性的公司,年銷售額超過3億美元。玫琳·凱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創業中難免會有失敗,如何對待失敗,往往就可能成為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分水嶺。在傑出的成功者眼裏,失敗有兩重性,它既能給人帶來損失和痛苦,也能給人帶來激勵、警覺、奮起和成熟。他們總是把一次次失敗,都視為成功的因子。

不要害怕失敗,失敗並不是什麼壞事。哈伯德說:“一個人所能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他害怕犯下錯誤。隻要你不放棄嚐試,不斷地盡自己最大的力量,你便是在創造成功。”假使你沒有獲得你想要的成果,你就將其視為一個不理想的結果,而不是失敗,然後從中學習,改進你的行為再試一次。

管理大師杜拉克甚至認為,沒有犯過錯誤的人,決不能將他提升為主管。日本企業家本田先生也說:“很多人都夢想成功。可是我認為,隻有經過反複的失敗和反思,才會達到成功。實際上,成功隻代表你的努力的1%,它隻能是另外99%的被稱為失敗的東西的結晶。”

1950年夏天,李嘉誠開始了他叱吒風雲的創業之路。幾次成功以後,他就急切地去擴大他那資金不足、設備簡陋的塑膠企業,於是資金開始周轉不靈,工廠虧損愈來愈重。倉庫開始堆滿了因質量問題和交貨延誤而退回來的產品,塑膠原料商開始上門催討原料費,客戶紛紛上門尋找一切借口要求索賠。

從做生意開始就以誠實從商、以穩重做人處世的李嘉誠這一次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這種代價幾乎將李嘉誠置於瀕臨破產的境地。像任何身處逆境的強者一樣,李嘉誠經過一連串痛定思痛的磨難後,開始冷靜地分析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分析市場走向。

1957年,咬緊牙關走出絕境的李嘉誠開始了他一係列別具新意的“轉軌”行動:生產既便宜又逼真的塑膠花。這在當時的香港還是一個“冷門”。經過李嘉誠的努力,通過采取各方麵的促銷和廣告活動,塑膠花開始引人注目起來,為香港市民所普遍接受。

重新開辟出一條道路的李嘉誠,在度過危機之後,漸漸地走上了穩定發展的道路。

跌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之後爬不起來,尤其是在多次跌倒以後失去了繼續前進的信心和勇氣。不管經曆多少不幸和挫折,內心依然要火熱、鎮定和自信,以屢敗屢戰和永不言棄的精神去對付挫折和困境。

羅爾夫·斯克尼迪爾是享譽全球的製表集團公司的總裁。當人們問及其從事製造高精密度手表多年中自恃的理念是什麼時,他回答道:“永不低頭,做‘失敗’的頭號敵人;踩著‘失敗與跌倒’的土地衝擊!”

斯克尼迪爾說:“當我遇到各種各樣的‘失敗與跌倒’的問題時,我就極力地抖掉向我壓來的麻煩,並且,巧妙地利用它們,把它們轉變成向上攀登的階梯,使自己從困境中走出來。我從不輕易放棄任何一件事情與機會,所以也決不會被失敗打倒!”

任何失敗中都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經驗教訓,都是不可多得的人生教材。從失敗的教訓中學到東西,往往比從成功中學到的還要深刻。失敗是什麼?沒有什麼,隻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麼?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隻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