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傳 第六十六(3 / 3)

注①集解徐廣曰:“韂青傳曰子夫之弟也。”

注②集解徐廣曰:“韂青傳雲寧乘說青而拜為東海都尉。”

注③集解徐廣曰:“音瓜,一音螺,青綬。”

注④集解徐廣曰:“東郭先生也。”

注⑤索隱此指東郭先生也,言其身衣褐而懷寶玉。

王夫人病甚,人主至自往問之曰:“子當為王,欲安所置之?”對曰:“願居洛陽。”人主曰:“不可。洛陽有武庫﹑敖倉,當關口,天下咽喉。自先帝以來,傳不為置王。然關東國莫大於齊,可以為齊王。”王夫人以手擊頭,呼“幸甚”。

王夫人死,號曰“齊王太後薨”。

昔者,齊王使淳於髡獻鵠於楚。①出邑門,道飛其鵠,徒揭空籠,造詐成辭,往見楚王曰:“齊王使臣來獻鵠,過於水上,不忍鵠之渴,出而飲之,去我飛亡。

吾欲刺腹絞頸而死。恐人之議吾王以鳥獸之故令士自傷殺也。鵠,毛物,多相類者,吾欲買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佗國奔亡,痛吾兩主使不通。

故來服過,叩頭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齊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賜之,財倍鵠在也。

注①索隱案:韓詩外傳齊使人獻鵠於楚,不言髡。又說苑雲魏文侯使舍人無擇獻鴻於齊,皆略同而事異,殆相涉亂也。

武帝時,征北海太守①詣行在所。有文學卒史王先生者,自請與太守俱,“吾有益於君”,君許之。諸府掾功曹白雲:“王先生嗜酒,多言少實,恐不可與俱。”

太守曰:“先生意欲行,不可逆。”遂與俱。行至宮下,待詔宮府門。王先生徒懷錢沽酒,與韂卒仆射飲,日醉,不視其太守。太守入跪拜。王先生謂戶郎曰:

“幸為我呼吾君至門內遙語。”戶郎為呼太守。太守來,望見王先生。王先生曰:“天子即問君何以治北海②令無盜賊,君對曰何哉?”對曰:“選擇賢材,各任之以其能,賞異等,罰不肖。”王先生曰:“對如是,是自譽自伐功,不可也。願君對言,非臣之力,盡陛下神靈威武所變化也。”太守曰:“諾。”召入,至於殿下,有詔問之曰:“何於治北海,令盜賊不起?”叩頭對言:“非臣之力,盡陛下神靈威武之所變化也。”武帝大笑,曰:“於呼!安得長者之語而稱之!

安所受之?”對曰:“受之文學卒史。”帝曰:“今安在?”對曰:“在宮府門外。”

有詔召拜王先生為水衡丞,以北海太守為水衡都尉。傳曰:“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君子相送以言,小人相送以財。”

注①索隱漢書宣帝征渤海太守龔遂,非武帝時,此褚先生記謬耳。

注②正義今青州。

魏文侯時,西門豹為鄴令。①豹往到鄴,會長老,問之民所疾苦。長老曰:“苦為河伯娶婦,②以故貧。”豹問其故,對曰:“鄴三老﹑廷掾常歲賦斂百姓,收取其錢得數百萬,用其二三十萬為河伯娶婦,與祝巫共分其餘錢持歸。當其時,巫行視小家女好者,雲是當為河伯婦,即娉取。洗沐之,為治新繒綺縠衣,閑居齋戒;為治齋宮河上,張緹絳帷,③女居其中。為具牛酒飯食,*(行)*十餘日。共粉飾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數十裏乃沒。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遠逃亡。以故城中益空無人,又困貧,所從來久遠矣。民人俗語曰‘即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雲。”西門豹曰:“至為河伯娶婦時,願三老﹑④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來告語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諾。”

注①正義今相州縣也。

注②正義河伯,華陰潼鄉人,姓馮氏,名夷。浴於河中而溺死,遂為河伯也。

注③正義緹,他禮反。顧野王雲:“黃赤色也。又音啼,厚繒也。”

注④正義亭三老。

至其時,西門豹往會之河上。三老﹑官屬﹑豪長者﹑裏父老皆會,以人民往觀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從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繒單衣,立大巫後。西門豹曰:“呼河伯婦來,視其好醜。”即將女出帷中,來至前。豹視之,顧謂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煩大巫嫗為入報河伯,得更求好女,後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嫗投之河中。有頃,曰:“巫嫗何久也?

弟子趣之!”複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頃,曰:“弟子何久也?複使一人趣之!”

複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門豹曰:“巫嫗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煩三老為入白之。”複投三老河中。西門豹簪筆磬折,①向河立待良久。長老﹑吏傍觀者皆驚恐。西門豹顧曰:“巫嫗﹑三老不來還,柰之何?”欲複使廷掾與豪長者一人入趣之。皆叩頭,叩頭且破,額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門豹曰:“諾,且留待之須臾。”須臾,豹曰:“廷掾起矣。狀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罷去歸矣。”

鄴吏民大驚恐,從是以後,不敢複言為河伯娶婦。

注①正義簪筆,謂以毛裝簪頭,長五寸,插在冠前,謂之為筆,言插筆備禮也。磬折,謂曲體揖之,若石磬之形曲折也。磬,一片黑石;凡十二片,樹在虡上擊之。其形皆中曲垂兩頭,言人腰側似也。

西門豹即發民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①田皆溉。當其時,民治渠少煩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樂成,不可與慮始。今父老子弟雖患苦我,然百歲後期令父老子孫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給足富。十二渠經絕馳道,到漢之立,而長吏以為十二渠橋絕馳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馳道合三渠為一橋。鄴民人父老不肯聽長吏,以為西門君所為也,賢君之法式不可更也。

長吏終聽置之。故西門豹為鄴令,名聞天下,澤流後世,無絕已時,幾可謂非賢大夫哉!

注①正義括地誌雲:“按:橫渠首接漳水,蓋西門豹﹑史起所鑿之渠也。溝洫誌雲‘魏文侯時,西門豹為鄴令,有令名。至文侯曾孫襄王,與髃臣飲,祝曰:

“令吾臣皆如西門豹之為人臣也。”史起進曰:“魏氏之行田也以百畝,鄴獨二百畝,是田惡也。漳水在其傍,西門不知用,是不智;知而不興,是不仁。仁智豹未之盡,何足法也!”於是史起為鄴令,遂引漳水溉鄴,以富魏之河內’。

左思魏都賦雲‘西門溉其前,史起濯其後’也。”

傳曰:“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

三子之才能誰最賢哉?辨治者當能別之。①

注①集解魏文帝問髃臣:“三不欺,於君德孰優?”太尉鍾繇﹑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對曰:“臣以為君任德,則臣感義而不忍欺;君任察,則臣畏覺而不能欺;

君任刑,則臣畏罪而不敢欺。任德感義,與夫導德齊禮有恥且格等趨者也。任察畏罪,與夫導政齊刑免而無恥同歸者也。孔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觽星共之。’考以斯言,論以斯義,臣等以為不忍欺不能欺,優劣之縣在於權衡,非徒低卬之差,乃鈞銖之覺也。且前誌稱‘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罪者強仁’。校其仁者,功則無以殊;核其為仁者,則不得不異。安仁者,性善者也;利仁者,力行者也;強仁者,不得已者也。三仁相比,則安仁優矣。易稱‘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若君化使民然也。然則安仁之化與夫強仁之化,優劣亦不得不相縣絕也。然則三臣之不欺雖同,所以不欺異矣。則純以恩義崇不欺,與以威察成不欺,既不可同概而比量,又不得錯綜而易處。”索隱案:此三不欺自古傳記先達共所稱述,今褚先生因記西門豹而稱之以成說也。循吏傳記子產相鄭,仁而且明,故人不能欺之也。子賤為政清淨,唯彈琴,三年不下堂而化,是人見思,故不忍欺之。豹以威化禦俗,故人不敢欺。其德優劣,鍾﹑華之評寔為允當也。

【索隱述讚】滑稽鴟夷,如脂如韋。敏捷之變,學不失詞。淳於索絕,趙國興師。楚優拒相,寢丘獲祠。偉哉方朔,三章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