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作鹹有一德,⑨咎單作明居。⑩
注①集解徐廣曰:“一無此‘陶’字。”孔安國曰:“地名。湯自三涥而還。”
索隱鄒誕生“卷”作“坰”,又作“泂”,則卷當為“坰”,與尚書同,非衍字也。
其下“陶”字是衍耳。何以知然?解尚書者以大坰今定陶是也,舊本或傍記其地名,後人轉寫遂衍斯字也。正義坰,古銘反。
注②集解孔安國曰:“仲虺,湯左相奚仲之後。”索隱仲虺二音。溄作“壘”,音如字,尚書又作“虺”也。
注③集解孔安國曰:“絀其王命。”
注④集解徐廣曰:“一作‘土’。”索隱謂禹、皋陶有功於人,建立其後,故雲有立。
注⑤集解音與。
注⑥索隱帝,天也。謂蚩尤作亂,上天乃不佑之,是為弗與。有狀,言其罪大而有形狀,故黃帝滅之。
注⑦索隱先王指黃帝、帝堯、帝舜等言。禹、咎繇以久勞於外,故後有立。
及蚩尤作亂,天不佑之,乃致黃帝滅之。皆是先王賞有功,誅有罪,言今汝不可不勉。此湯誡其臣。
注⑧集解徐廣曰:“之,一作‘政’。”索隱不道猶無道也。又誡諸侯雲,汝為不道,我則無令汝之在國。
注⑨集解王肅曰:“言君臣皆有一德。”索隱按:尚書伊尹作鹹有一德在太甲時,太史公記之於斯,謂成湯之日,其言又失次序。
注⑩集解馬融曰:“咎單,湯司空也。明居民之法也。”
湯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會以晝。
湯崩,①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②是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③太甲,成湯適長孫也,是為帝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作肆命,作徂後。④
注①集解皇覽曰:“湯頉在濟陰亳縣北東郭,去縣三裏。頉四方,方各十步,高七尺,上平,處平地。漢哀帝建平元年,大司空*(禦)*史*[禦]*長卿案行水災,因行湯頉。劉向曰:‘殷湯無葬處。’”皇甫謐曰:“即位十七年而踐天子位,為天子十三年,年百歲而崩。”索隱長卿,諸本多作劫姓。按:風俗通有禦氏,為漢司空*(禦)*史,其名長卿,明劫非也。亦有劫彌,不得為禦史。正義括地誌雲:“薄城北郭東三裏平地有湯頉。按:在蒙,即北薄也。又雲洛州偃師縣東六裏有湯頉,近桐宮,蓋此是也。”
注②正義仲任二音。
注③正義尚書孔子序雲“成湯既沒,太甲元年”,不言有外丙、仲壬,而太史公采世本,有外丙、仲壬,二書不同,當是信則傳信,疑則傳疑。
注④集解鄭玄曰:“肆命者,陳政教所當為也。徂後者,言湯之法度也。”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宮。①三年,伊尹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
注①集解孔安國曰:“湯葬地。”鄭玄曰:“地名也,有王離宮焉。”正義晉太康地記雲:“屍鄉南有亳阪,東有城,太甲所放處也。”按:屍鄉在洛州偃師縣西南五裏也。
帝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反善,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諸侯鹹歸殷,百姓以寧。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訓三篇,曪帝太甲,稱太宗。
太宗崩,子沃丁立。帝沃丁之時,伊尹卒。既葬伊尹於亳,①咎單遂訓伊尹事,作沃丁。
注①集解皇覽曰:“伊尹頉在濟陰己氏平利鄉,亳近己氏。”正義括地誌雲:
“伊尹墓在洛州偃師縣西北八裏。又雲宋州楚丘縣西北十五裏有伊尹墓,恐非也。”帝王世紀:“伊尹名摯,為湯相,號阿衡,年百歲卒,大霧三日,沃丁以天子禮葬之。”
沃丁崩,弟太庚立,是為帝太庚。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①帝小甲崩,弟雍己立,是為帝雍己。殷道衰,諸侯或不至。
注①集解徐廣曰:“世表雲帝小甲,太庚弟也。”
帝雍己崩,弟太戊立,是為帝太戊。帝太戊立伊陟為相。①亳有祥桑穀共生於朝,一暮大拱。②帝太戊懼,問伊陟。伊陟曰:“臣聞妖不勝德,帝之政其有闕與?帝其修德。”太戊從之,而祥桑枯死而去。③伊陟讚言於巫鹹。④巫鹹治王家有成,作鹹艾,⑤作太戊。帝太戊讚伊陟於廟,言弗臣,伊陟讓,作原命。⑥殷複興,諸侯歸之,故稱中宗。
注①集解孔安國曰:“伊陟,伊尹之子。”
注②集解孔安國曰:“祥,妖怪也。二木合生,不恭之罰。”鄭玄曰:“兩手搤之曰拱。”索隱此雲“一暮大拱”,尚書大傳作“七日大拱”,與此不同。
注③索隱劉伯莊言枯死而消去不見,今以為由帝修德而妖祥遂去。
注④集解孔安國曰:“讚,告也。巫鹹,臣名也。”正義按:巫鹹及子賢頉皆在蘇州常熟縣西海虞山上,蓋二子本吳人也。
注⑤集解馬融曰:“艾,治也。”
注⑥集解馬融曰:“原,臣名也。命原以禹、湯之道我所修也。”
中宗崩,子帝中丁立。帝中丁遷於隞。①河亶甲居相。②祖乙遷於邢。③帝中丁崩,弟外壬立,是為帝外壬。仲丁書闕不具。④帝外壬崩,弟河亶甲立,是為帝河亶甲。河亶甲時,殷複衰。
注①集解孔安國曰:“地名。”皇甫謐曰:“或雲河南敖倉是也。”索隱隞亦作“囂”,並音敖字。正義括地誌雲:“滎陽故城在鄭州滎澤縣西南十七裏,殷時敖地也。”
注②集解孔安國曰:“地名,在河北。”正義括地誌雲:“故殷城在相州內黃縣東南十三裏,即河亶甲所築都之,故名殷城也。”
注③索隱邢音耿。近代本亦作“耿”。今河東皮氏縣有耿鄉。正義括地誌雲:
“絳州龍門縣東南十二裏耿城,故耿國也。”
注④索隱蓋太史公知舊有仲丁書,今已遺闕不具也。
河亶甲崩,子帝祖乙立。帝祖乙立,殷複興。巫賢任職。
祖乙崩,子帝祖辛立。帝祖辛崩,弟沃甲立,是為帝沃甲。①帝沃甲崩,立沃甲兄祖辛之子祖丁,是為帝祖丁。帝祖丁崩,立弟沃甲之子南庚,是為帝南庚。帝南庚崩,立帝祖丁之子陽甲,是為帝陽甲。帝陽甲之時,殷衰。
注①索隱係本作“開甲”也。
自中丁以來,廢適而更立諸弟子,弟子或爭相代立,比九世亂,於是諸侯莫朝。
帝陽甲崩,弟盤庚立,是為帝盤庚。帝盤庚之時,殷已都河北,盤庚渡河南,複居成湯之故居,乃五遷,無定處。①殷民谘胥皆怨,不欲徙。②盤庚乃告諭諸侯大臣曰:“昔高後成湯與爾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則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亳,③行湯之政,然後百姓由寧,殷道複興。諸侯來朝,以其遵成湯之德也。
注①集解孔安國曰:“自湯至盤庚凡五遷都。”正義自湯南亳遷西亳,仲丁遷隞,河亶甲居相,祖乙居耿,盤庚渡河,南居西亳,是五遷也。
注②集解孔安國曰:“胥,相也。民不欲徙,皆谘嗟憂愁,相與怨其上也。”
注③集解鄭玄曰:“治於亳之殷地,商家自此徙,而改號曰殷亳。”皇甫謐曰:
“今偃師是也。”
帝盤庚崩,弟小辛立,是為帝小辛。帝小辛立,殷複衰。百姓思盤庚,乃作盤庚三篇。①帝小辛崩,弟小乙立,是為帝小乙。
注①索隱尚書“盤庚將治亳,殷民谘胥怨,作盤庚”,此以盤庚崩,弟小辛立,百姓思之,乃作盤庚,由不見古文也。
帝小乙崩,子帝武丁立。帝武丁即位,思複興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決定於頉宰,①以觀國風。武丁夜夢得聖人,名曰說。以夢所見視髃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說於傅險中。②是時說為胥靡,築於傅險。③見於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與之語,果聖人,舉以為相,殷國大治。故遂以傅險姓之,號曰傅說。
注①集解鄭玄曰:“頉宰,天官卿貳王事者。”
注②集解徐廣曰:“屍子雲傅岩在北海之洲。”索隱舊本作“險”,亦作“岩”也。正義*[括]*地*(理)*誌雲:“傅險即傅說版築之處,所隱之處窟名聖人窟,在今陝州河北縣北七裏,即虞國虢國之界。又有傅說祠。注水經雲沙螕水北出虞山,東南徑傅岩,曆傅說隱室前,俗名聖人窟。”
注③集解孔安國曰:“傅氏之岩在虞虢之界,信道所經,有螕水壞道,常使胥靡刑人築護此道。說賢而隱,代胥靡築之,以供食也。”
帝武丁祭成湯,明日,有飛雉登鼎耳而呴,①武丁懼。祖己曰:②“王勿憂,先修政事。”祖己乃訓王曰:“唯天監下典厥義,③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中絕其命。民有不若德,不聽罪,天既附命正厥德,④乃曰其奈何。
鳴呼!王嗣敬民,罔非天繼,常祀毋禮於□道。”⑤武丁修政行德,天下鹹驩,殷道複興。
注①正義音構。呴,雉鳴也。詩雲:“雉之朝呴。”
注②集解孔安國曰:“賢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