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記序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自生民以來,一治一亂,旋相消長,未有去仁而興、積仁而亡者。甚哉 ,五代不仁之極也,其禍敗之複,殄滅剝喪之威,亦其效耳。夫國之所以存者以有民,民之所以生者以有君。方是時,上之人以慘烈自任,刑戮相高,兵革不休,夷滅構禍,置君猶易吏,變國若傳舍,生民膏血塗草野,骸骼暴原隰,君民相視如髦蠻草木,幾何其不胥為夷也!逮皇天悔禍,真人出寧,易暴以仁,轉禍以德,民鹹保其首領,收其族屬,各正性命,豈非天邪!方夷夏相蹂,兵連亂結,非無忠良豪傑之士竭謀殫智,以緩民之死,乃湮沒而無聞矣。否閉極而泰道升,聖人作而萬物睹,指揮中原,兵不頓刃,向之滔天巨猾,搖毒煽禍以害斯人者,蹈鼎鑊斧钅質之不暇,豈非人邪!天與人相為表裏,和同於無間。聖人知天之所助,人之所歸,國之所恃以為固者,仁而已,非特三代然也。堯舜之盛,漢唐之興,秦隋之失,魏晉之亡,南北之亂,莫不由此也。五代距今百有餘年,故老遺俗,往往垂絕,無能道說者,史官秉筆之士,或文采不足以耀無窮,道學不足以繼述作,使五十有餘年間,廢興存亡之跡,奸臣賊子之罪,忠臣義士之節,不傳於後世,來者無所考焉。惟廬陵歐陽公,慨然以自任,蓋潛心累年而後成書,其事跡實錄,詳於舊記,而褒貶義例,仰師《春秋》,由遷、固而來,未之有也。至於論朋黨宦女,忠孝兩全,義子降服,豈小補哉,豈小補哉!
建安 陳師錫
新五代史
作者:歐陽修
梁本紀第一 梁本紀第二 梁本紀第三 唐本紀第四 唐本紀第五 唐本紀第六 唐本紀第七 晉本紀第八 晉本紀第九 漢本紀第十 周本紀第十一 周本紀第十二 梁家人傳第一 唐家人傳第二 唐明宗家人傳第三 唐廢帝家人傳第四 晉家人傳第五 漢家人傳第六 周家人傳第七 周家人傳第八 梁臣傳第九 梁臣傳第十 梁臣傳第十一 唐臣傳第十二 唐臣傳第十三 唐臣傳第十四 唐臣傳第十五 唐臣傳第十六 晉臣傳第十七 漢臣傳第十八 周臣傳第十九 死節傳第二十 死事傳第二十一 一行傳第二十二 唐六臣傳第二十三 義兒傳第二十四 伶官傳第二十五 宦者傳第二十六 雜傳第二十七 雜傳第二十八 雜傳第二十九 雜傳第三十 雜傳第三十一 雜傳第三十二 雜傳第三十三 雜傳第三十四 雜傳第三十五 雜傳第三十六 雜傳第三十七 雜傳第三十八 雜傳第三十九 雜傳第四十 雜傳第四十一 雜傳第四十二 雜傳第四十三 雜傳第四十四 雜傳第四十五 新五代史考 司天考第二 職方考第三 吳世家第一 南唐世家第二 前蜀世家第三 後蜀世家第四 南漢世家第五 楚世家第六 吳越世家第七 閩世家第八 南平世家第九 東漢世家第十 十國世家年譜第十一 四夷附錄第一 四夷附錄第二 四夷附錄第三 五代史記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