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母親的那雙手 7.那一碗香雞湯
我終於以高出錄取線二十多分的成績被師範錄取,我相信那是雞湯和母愛滋養的結果。
出生於貧窮封閉的小山村,成長於櫛風沐雨的年代,注定無法細細感受母愛的溫婉。那個年代的母親們日夜沉浸於“抓革命,促生產”的洪流中,實在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更無法表露殷殷慈愛。自小,我一直由祖母帶養,也一直以為母親是不愛我的。
十五歲,我上初三,繁重的課業讓我食不甘味,麵黃肌瘦,煩躁異常。自幼見蛇蟲蛤蟆就心驚膽顫的我,如果不能考入一所理想的高中或中專,就意味著此後的人生,將永遠與那些麵目可憎的蛇蟲蛤蟆們朝夕相處。每念及此,心底無法驅除的恐懼便油然而生。那時的農村教育比較落後,我直到小學畢業,也不知道“作文”“小數”為何物,甚至沒有齊備的語文、算術課本。上初中後倍感吃力,尤其畏懼英語。偏偏初二以前,由於貪玩,我對一切功課毫無興趣,上學與上課,隻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幡然醒悟時已是初三,雖然拚了懸梁刺股之勁,功課仍然平平。八年的空缺,要想在一年之內補齊,談何容易!
父母雖心疼,卻也無能為力。每每看我拚命苦讀,朝夕用功,卻又收獲不大,他們除了歎息,還是歎息。
一天深夜,母親披衣而起,看著昏黃燈光下仍在念書的我,不無心疼地說:“睡吧,大不了複讀一年!”
複讀?不,不要!對我們這個貧窮的家庭來說,複讀意味著脊梁骨早已被壓彎的父母還要為我起早摸黑、省吃儉用,苦熬一年。對於好麵子的我來說,一次考上,才有自尊和前途!我不能,一定不要複讀!
那夜就在父母沉重的歎息和冗長的私語中度過了。
第二天,晚上放學回家,遠遠就聞到一陣陣濃香——雞湯的香味中夾雜著一股陌生的藥味。
我未進家門就大叫:“媽,聞到沒?好香啊!好像是雞湯!”
早就等候在飯桌旁的母親,憐愛地看看我,輕輕揭開倒扣在一個大海碗上的瓷碗——哇!肥碩的雞大腿,金黃的油湯!果然是雞湯,是我家的雞湯!
狼吞虎咽了大半個雞腿,猛抬頭,才發現媽媽淚光盈盈,才發現爸爸和弟弟都不在,才發現今天的晚餐隻有我一人獨享。霎時,我明白了,難怪中午爸爸說要帶弟弟去姥姥家。原來如此!我連忙跑到雞籠一看,家裏兩隻生蛋的母雞隻剩一隻了,而那隻肥壯的大公雞,卻換回了湯碗裏那節發出陌生藥味的老參!淚,頓時潸然!那三隻雞,可是媽媽的命根子,全家唯一的經濟來源啊!
我再也無法下咽。
無論我怎麼求母親和我一起吃,她都隻是重複著一句話:“媽不讀書,不考試,不熬夜,吃這個幹什麼?”我知道媽的意思,從小那麼嬌寵的小弟都被支走了,她哪能咽下一口半口?
和著淚,分四餐,我獨自享受了那鍋雞湯。爸爸帶著弟弟從姥姥家回來時,家裏已無一絲雞湯的氣味。
我終於以高出錄取線二十多分的成績被師範錄取,我相信那是雞湯和母愛滋養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