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生活是一道接著一道的選擇題 20.布裏丹毛驢效應(1 / 1)

第十章生活是一道接著一道的選擇題 20.布裏丹毛驢效應

法國哲學家布裏丹養了一頭小毛驢,每天向附近的農民買一堆草料來喂。

這天,送草的農民出於對哲學家的敬仰,額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邊。這下子,毛驢站在兩堆數量、質量和與它的距離完全相等的幹草之間,可是為難壞了。它雖然享有充分的選擇自由,但由於客觀上無法分辨孰優孰劣,於是它左看看,右瞅瞅,猶猶豫豫,來來回回,始終也無法分清究竟選擇哪一堆好。

《聊齋誌異》中也有這樣一則故事:兩個牧童進深山,入狼窩,發現兩隻小狼崽。他倆各抱一隻分別爬上大樹,兩樹相距數十步,片刻老狼來尋子。一個牧童在樹上掐小狼的耳朵,弄得小狼嗷叫連天,老狼聞聲奔來,氣急敗壞地在樹下亂抓亂咬。此時,另一棵樹上的牧童擰小狼的腿,這隻小狼也連聲嗷叫,老狼又聞聲趕去。老狼不停地奔波於兩樹之間,終於累得氣絕身亡。

這隻狼之所以累死,原因就在於它企圖救回自己的兩隻狼崽,一隻都不想放棄。實際上,隻要它守住其中一棵樹,用不了多久就能至少救回一隻。

求生活的解

有人把決策過程中這種猶豫不定、遲疑不決的現象稱之為“布裏丹毛驢效應”。

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也經常麵臨著種種抉擇,如何選擇關係著人生的成敗得失,因而人們都希望得到最佳的結果,常常在抉擇之前反複權衡利弊,再三仔細斟酌,甚至猶豫不決,舉棋不定。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機會稍縱即逝,並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讓我們去反複思考,反而要求我們當機立斷,迅速決策。如果我們猶豫不決,就會兩手空空,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