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智慧處世 10.神偷
傳說在乾隆年間,京城出現了一個專偷皇宮寶物的神偷。他神通廣大,來無影、去無蹤,縱使紫禁城內牆高池深、戒備森嚴,卻都奈他不得,依舊是來去自如。
後來一日,小偷竟把乾隆皇帝放在禦書房的玉璽順走,皇帝大怒,勒令紫禁城內外作地毯式的搜索。可事情發展出人意料,玉璽居然在三天後又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皇帝的桌上。這下乾隆慌了,他想此賊如此大膽且本領高強,如若抓不到他,可是心頭大患。乾隆越想越恐懼,馬上召見大臣們商討對策。
在會上,和珅提出一個多管齊下的方法:第一,加派三千禦林軍嚴守紫禁城,務求滴水不漏。第二,加強宮內防盜機關,嚴防裏應外合。第三,百姓出入京城,一律接受身份及行李檢查,以防贓物外流。如此一來,此惡賊一定無所遁形,難逃法網。
乾隆依計實施了半年,卻未見效果。
神偷依舊猖獗,接連著幾件寶物被偷不說,京城的人民也是人心惶惶,怨聲載道。乾隆看著這樣下去實在不是辦法,隻得再召開會議討論。
這次,乾隆點名讓劉墉出主意。
劉墉也列出了三點:第一,將紫禁城外增派的禦林軍都撤掉。第二,將所有寶庫的大鎖通通拿掉。第三,將存放寶物的箱子全部打開。如此一來,必能將盜賊擒獲。
乾隆以及眾大臣雖然有些不解,但還是下令照辦,果然,不出十天,神偷居然就被輕易地捉到了!
原來這位神偷已有30年偷竊經驗,上千次的成功經驗告訴他,進入目的地後,要先機警地躲過警衛,找到門後迅速開鎖、進入、拿寶物,拿到後迅速往窗外跳。隻要精準地執行這些步驟,即使防守再嚴密的地方也能順利偷出寶物。可是這次進入目的地後,竟然沒有警衛,也沒有鎖門,進去後隻看見箱蓋大開,寶物伸手可及,在一連串的猶豫中,神偷心中浮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疑問、驚慌與恐懼。就在這猶疑的片刻,說時遲那時快,埋伏的衛兵一擁而上,神偷還愣在那兒,口中猶自喃喃念著:“怎麼會這樣呢?怎麼會這樣呢?”
求生活的解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不也充滿了這種情境嗎?沉迷於過去的成功經驗,執著於以往所養成的習慣,一旦環境改變,很容易落入一種“熟練的無能”——愈是熟練,愈是顯得無能。換句話說,真正捉到神偷的不是滴水不漏的防守,不是高城深池、銅牆鐵壁,而是神偷累積30年的“經驗”。過去的經驗告訴他,麵臨到的環境、遭遇到的狀況甚至是接觸到的對手都將是如何如何,他隻要如此這般即可。一旦環境改變、狀況改變、對手改變,仍舊依賴經驗的結果隻有猶豫、恐懼、束手無策,終至走上失敗。
在不斷快速變遷的時代中,突破過去的包袱,掌握新的環境,麵對新的課題,迎接新的挑戰,才能不斷地超越自我,再創新機。我們在此並非完全否定“經驗”的結晶,而是強調在運用經驗的同時,仍然要葆有一顆“自在的心”。在快速變革的時代裏,如果我們還用傳統的武器、戰術,是不可能贏得未來的戰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