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讓夢想成真 7.17世紀的咖啡館
進入40歲的第一天,阿明在一家咖啡館喝了一下午的咖啡,牛奶、糖、咖啡在杯子裏交融。
阿明用湯匙攪拌著,他想:“一個月又過去了,作為汽車銷售店的店長,衝刺了一整月之後,所有的數字又再次歸零,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而明天是我40歲的第二天,日子又要進入新的循環,又要開始為新的數字衝刺。”
喝完40歲的第一天的咖啡,阿明在40歲的第二天遞出辭呈,辭去月薪新台幣十多萬的工作,老板問他是否另有高就,阿明說,沒有高就,明天開始,我到咖啡店去端盤子,洗杯子,換一種生活方式。老板睜大了眼睛看他,以為他在說笑話。
阿明留下一張咖啡屋的名片,請老板有空來喝咖啡,“那不是我的店,我隻是去洗杯子而已”。阿明再次說明。
然後,阿明洗了一年多的杯子,同時,也學了一整年煮咖啡的技術,所有的朋友都發現他瘦了。
阿明笑著說:“因為我身體裏麵有一個夢慢慢消化,所以就瘦了。”
阿明以前很胖的時候,總是自我調侃:“因為我懷著一個很大的夢,所以,我就變得很胖,有一天,當我瘦下來的時候,就是我的夢生出來的時候。”
阿明的夢就是開一家咖啡館。
最近,他在台北一條熱鬧街道的巷子裏,自己布置了一個17世紀感覺的咖啡館,30張桌子,就他一個人忙著,在古典音樂中煮咖啡,在胡桃木椅子之間穿梭,在咖啡香裏和顧客聊天。
高高瘦瘦的阿明每天都過得好開心。
有一天,當我走進他的咖啡館,他輕聲地說:
“你正走在我夢裏,請放慢腳步,輕輕走,我們這裏是17世紀,不必趕時間。”
阿明從一個汽車銷售員變成一個咖啡館的老板,他在名片上印了一句歐洲藝術家的話: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館;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
求生活的解
馬斯洛說過,人的需要有五個層次,在我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時候,我們就要滿足自己生理方麵的需要,如吃飯、睡覺等。
當正常的饑餓、睡眠問題得到解決之後,我們便會開始考慮安全問題。如果個人的財產或生命受到威脅,我們便會表現出焦慮不安、心神不寧等一係列不良反應,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是不能缺乏安全感的。
有了安全感後,我們又會要求有人愛。作為社會化的人,我們都不是單獨存在的,我們對於愛和隸屬有著強烈的渴求,每個人都害怕受到孤立。正由於愛與隸屬的渴求非常強烈,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常希望得到別人的接納、愛護、關注、鼓勵、支持等比較積極的幫助。
在愛與被愛之後,我們還有強烈的尊重需要,我們渴望受人尊重。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可能很少站在別人的立場去考慮別人的感受。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形成自己的尊嚴,我們越來越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
在滿足了這一係列的需要之後,我們就會開始追求自我實現。追求自我實現是人們在生活中的最高層次的需求。每個人的夢想都不盡相同,但隻要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且堅持到底,這就是自我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