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活的態度 14.別拒絕做夢
有一個小孩,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曾經,他的成績總是排在全校第一,甚至還因成績優異跳過兩次級。然而後來,他對學習漸漸地失去了興趣。
23歲那年,讀大學的他中途退學。退學後他來到一家出版社擔任後勤工作,但是不善言辭也不懂拍馬屁的他,很快就被那家出版社解雇了。在這家出版社,他唯一的收獲就是樹立了一個人生理想:成立一個資料性的雜誌社。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好友們時,卻換來他們的嘲笑,更有甚者還摸摸他的額頭說:“你也許太累了,好好休息一下吧!”
朋友們的嘲笑沒有擊退他的理想,相反卻更加堅定了他的想法。但是貧窮的他,又如何能成立花費巨大的雜誌社呢?為了生活,他四處找工作。
32歲那年,他在妻子的鼓勵下,東挪西湊,好不容易湊夠了2000美元,在米奈塔路1號地下儲藏室裏,他成立了自己構思已久的雜誌社。這個辦公室很特別,裏麵的裝飾簡陋,擺著別人淘汰下來的設備,整個雜誌社隻有兩個人,就是他和他的妻子。
由於要出版的是資料性雜誌,因此他必須去圖書館閱讀相關資料,通常每天要閱讀40~50本雜誌,再從中摘取精華部分,最後用打印機打印出來。雜誌印出來後為了打開銷路,他要親自為每一位讀者寫推薦信,通宵達旦地寫信在那時候成了他的家常便飯。
如果說這個雜誌社的辦公室是一怪的話,那麼這本雜誌便是第二怪,它沒有虛構的小說,沒有彩色扉頁,沒有廣告,它就是一本資料!
當記者得知這夫婦二人辦了這樣一種資料性的雜誌時,先後采訪了當時業界專業人士,他們一致認為這個人是在異想天開,都奉勸他趕快停止這種瘋狂的舉動。
但奇怪的是,雜誌第一期便賣出5000冊,沒有一個人取消訂閱,也沒有人要求退錢。於是,他不斷地向外寄推薦信,一年後每期賣出7000冊!十年後這本奇怪的雜誌銷量為180萬冊。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後,這本雜誌現在每期會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向全世界各國出版發行!
這本奇怪的雜誌就是《讀者文摘》,它的創始人是德惠特·華萊士,一個從小對學習失去興趣、中途退學的學生,一個從貧困家庭走出來的社會底層人!
1968年,德惠特·華萊士的名字列入“美國富中之富”名單。1980年,華萊士夫婦的財富估計有五億美元,躍升為業界的霸主!
誰也不敢相信,成功的皇冠會戴在華萊士的頭上,然而他卻做到了夢想成真。
求生活的解
華萊士的事跡也告訴了世人一個道理:別拒絕做夢,別害怕做夢,因為隻要你付出了努力,夢就會變成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