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活的態度 9.生命有限,意義無窮(1 / 1)

第四章生活的態度 9.生命有限,意義無窮

有一位67歲的老人,在研究一條南美毒蛇時,毒蛇突然驚醒,冷不防咬住了老先生的手。

老先生立即感到一陣頭暈與惡心,他知道死亡即將降臨,便立即打開日記本,記錄下自己臨死前的所有感覺。

他努力地寫下:“胃部劇痛、身體感到燥熱、耳鳴、眼皮疼痛……”

從日記本上的字跡可以知道,老先生是在多麼痛苦的情況下,寫下這些劇烈顫抖的字的。

日記的最後幾句是:“當血從鼻子和嘴裏流出來時,所有的疼痛感也消失了,然而四肢卻變得軟弱無力,我想,腦袋開始充血了。”

這個老先生正是美國著名的動物學家卡爾·施密特博士。直到臨死前,他仍然努力地完成了研究報告,並用自己的生命,寫下了這份醫學研究史上獨一無二的資料。

求生活的解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這是老祖宗愛護後代子孫的做法,胼手胝足無悔地付出,隻為了讓你我享受今日的美好生活。

那今日的我們又是如何呢?

科技進步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遠了,人們的主觀意識加強,隻挑利己的事做,將前人努力種植的樹木砍伐精光,自私地隻想到當下的自己,忘了前人努力傳承的目標。

樹被砍光了,我們看不見新生的樹苗,人們生活的進步似乎與心智的成長形成強烈的反比。

當施密特博士用生命換來珍貴的醫學資料時,我們是否也該醒悟,人類的價值不在個人而在全體,這其中包含了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生命。

用更寬容的心境麵對周遭的人、事、物吧!當你開始用這樣的態度麵對生命時,你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無限與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