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6.陶醉壺口-堯山壁
到壺口看瀑布去!清晨還頗大的吸引力漸漸被漫長的旅途磨損,加上黃土高原平淡無奇,車過宜川漸漸寂靜下來,歌聲笑語聽不見了,代之以鼾聲斷續。
忽然有誰從夢中猛醒,驚呼雨來了,聽那隆隆雷聲。可窗外分明風輕雲淡,沒有變天。司機笑說,那就是壺口瀑布的響聲。真是先聲奪人,車上立時活躍起來,個個側耳傾聽。如火車出站,航班起飛,放炮開山。感覺在戰抖,山在搖晃,車窗忽閃,大家的心也被強烈地震撼著,內心的激動從眼神裏迸射出來。
車在旅遊管理處停下,大家迫不及待地跳下來,快步走下岩蹬,跑過石灘,來到麵對瀑布的巨岩邊選好位置。隻見滾滾黃水從高高崖頭跌落下來,挾風帶雨,雷霆萬鈞,如土山飛崩,黃海倒傾,濺起水霧騰空,蒸雲彌漫,恰似從水底冒出滾滾濃煙。水底懸流激蕩,如開鍋沸水,浪滾渦翻,泡沫簇擁。這霧,這雲,這煙,這泡,皆呈現為黃色,散發著泥土氣息,使這瀑布增加了質重感,更使那吼聲如洪鍾悶雷,震蕩峽穀,氣吞山河。
大家聚精會神,全不知何時雲破日出,那瀑布驟然亮起來,閃耀著金屬般的光澤。那升騰的水霧因陽光折射,幻化出道道彩虹,有的從天際插入,似長鯨飲澗;有的橫臥河上,如彩橋飛架;有的飄忽遊移,像花團錦簇;有的續續斷斷,呈撲朔迷離。我們之中不知誰福大命大,吉人天相,帶來如此的好運氣,使大家能夠看上這天下奇觀。
我默立在瀑布麵前,被這氣勢這風采驚得目瞪口呆,任飛雨濺沫淋個痛快。我拜倒在這大自然的傑作腳下,不寒而栗,覺得自己這麼渺小,驕嬌二氣蕩然無存。我覺著一股清流爽氣自百會灌入,注滿膻中、丹田,流遍周身,最後從勞宮、湧泉溢出。覺著接上了天地之氣,通了電流,調動磁場,加速血流,衝走了淤血濁氣,渾身清爽,繼而灼熱,氣力勃發,精神倍增。我忽然領悟了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境界,光未然、冼星海《黃河大合唱》的靈感,明白了為什麼在民族危亡時刻,東渡抗日的將士們要選在這裏誓師出征。
“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我攀岩走壁繞行到高處,觀察壺口的構造。黃河自秦晉峽穀北來,寬400多米,來到這裏驟然收縮,僅四五十米,斷崖落差40米,河槽真像一把巨壺,將每秒9000立方米流量收入。正如明朝人惠世揚詩中所雲:“源出昆侖衍大流,玉關九轉一壺收。”壺口以下河槽很窄,不過一二十米,水急浪高,槽深流遠,當地人稱“十裏龍槽”,相傳大禹治水時龍身穿鑿而成。民諺說:“九裏三分深,一年磨一針”。意思是說水磨石穿,河床每年增寬一針。其實它是憑黃河自身的動力衝刷出來的。龍槽兩岸危石如墜,岩飛突,河水奔浪狂放,猶如一條蜿蜒浮遊的黃龍,搖頭擺尾,呼嘯而去,一種“奔流到海不複回”的恢宏氣概。
《尚書·禹貢》記載:“壺口當河水之衝,奔潰迅疾,必先殺其勢,而後河可治。”瀑布下遊5公裏,有兩個江心島,相傳原為一整塊,是女媧補天的神石,稱做“息壤”,是鯀治水時從天庭盜來堵塞洪水的。洪堵不住,後來大禹治水把它劈開,疏通洪水。《水經注》說:“禹治水,壺口始。”大禹還在距此不遠的衣錦村娶妻成家,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也發生在這裏,至今村裏人還把禹王廟稱為“姑夫廟”。
此前,我曾多次見到過黃河。在青海的約古宗列,它是美妙的一縷;在寧夏河套,它是平靜的一灣;在中遊鄭州,它是浩蕩的波濤;在東瀛入海口,它是平穩的漫流;而在這壺口看到了它性格的另一麵,巨大的落差,雄壯的力量,磅礴的氣勢,看到了一條立體的黃河,一條完整的黃河,看到了它漫長的曆史,看到了它豐富的內涵。活到五十歲,我才經過壺口瀑布的洗禮,領悟到黃河的氣質,得到了它的真傳。它的威力在我胸中鼓潮,它的雄風在我血管裏呼嘯,它的精神在我眼睛裏閃光。從今天起,我才成為一個真正的黃河的子孫。
壺口,天下第一壺。盛滿了互助大曲,盛滿了西鳳、杜康,盛滿了汾酒、竹葉青,盛滿了陝北的米酒。當年灌醉了李白、王之渙,灌醉了光未然、冼星海,今天又灌醉了我,灌醉了我們大家。
啊!壺口,我陶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