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章\t頂牛(1)(1 / 3)

珠峰醫院的院長李湧最近不開心,老婆孫敏也不開心。他們的“寶貝”兒子李凡剛過17歲就參加了今年的高考,這小子進入中學後就不斷的跳級,正兒八經的是學校裏的學霸級人物。之所以在寶貝一詞上打引號,那是因為夫妻兩個對兒子的教育基本上是不“寶貝”的,從小就跟普通孩子沒多少區別,嚴格要求,嚴格教育,還嚴格的放開,他們可不想把自己的兒子變成一個木訥的書呆子。

可是這樣的教育也帶來了另外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小小的李凡自己很有主見,絕對不會人雲亦雲,不會跟著大家去盲從。跳級是好事,父母不會幹涉,提前二年參加高考也沒有問題,父母高興。考出好成績更沒有問題了,李湧的兒子怎麼可能考不上?可是當李湧得知兒子報考的專業時,著實的鬱悶了。

“你說這孩子現在怎麼變成這樣?連你的話都不聽了!”孫敏難過的說道。

“不是孩子變了,是我們沒有發現他已經長大了。”李湧淡淡的說道,“這孩子從小就有主意,加上他又有那麼個奇葩的哥哥,還有黑子他們,你以為這小子沒跟他們商量啊?唉!孩子大了,我們得尊重他的選擇。”

“他大什麼啊?今年才17歲!我看就是你這放羊式的教育搞的!”很少埋怨丈夫的孫敏這次可是被弄的火起了。

“這小子知道我們會找他麻煩,竟然躲到爺爺那裏去,我們周末回去找他談談,沒啥大不了的,孩子要是堅持,咱們也不能強迫,那不是我李湧的風格。我考大學的時候,壓根就沒有選擇的自由,那種感覺我一輩子都忘記不了,現在輪到我兒子了,我可不想讓他走我的老路。”李湧的話讓孫敏回想起了自己的高考。

當年,孫敏的高考成績也很優秀,可在填報誌願的時候,也是在老師、家長、教育局等多方的幹涉下沒有去學她喜歡的中國文學,而是進了外語學院學俄語。直到現在,孫敏還是對沒有成為一個文藝青年耿耿於懷。

李凡,17歲的孩子略顯單薄,身高幾乎與父親差不多了。他倒是沒有父親那麼多顧忌,是學校籃球隊的絕對主力。李湧自打成為外科醫生那天開始就不再去打籃球了,萬一手指頭受傷,那外科醫生就做不成了。即便是後來進入特種兵部隊進行嚴酷的訓練,李湧往往是化拳為掌,很少見到他會用拳頭出擊,也正因為如此,李湧的一套六合八卦掌耍的絕對是大家風範。而李凡從小就是被李湧當成接班人來培養的,在其上小學的時候就已經熟讀傷寒論和千金方等基礎中醫書籍,進入中學以後,李凡一直是生物課的課代表,從初二開始就跟著父親在家裏解剖媽媽買回來的雞鴨魚肉。到了高中,李湧甚至還帶著兒子到醫院裏參加了幾次解剖屍體的活動。高中時期,李凡已經學完了醫學院學生的所有課程,要不李凡在參加高考的時候,物理化學的成績沒可能那麼高,畢竟在學醫的同時這些化學上的物理上的東西都有接觸。按照一般人的看法,李凡要是進了醫學院,肯定是比其他的學生提前了絕對不止一步兩步。

李湧家裏本身就是個多語言的大雜燴,夫妻倆有事情不想讓外人知道的時候就說俄語、意大利語,跟孩子逗著玩的時候說英語,李凡小學畢業的時候已經可以熟練的掌握英語和俄語,到了中學又開始學習“扣你西瓦”,因為當年李湧曾經因為不會日語而吃過小虧,李凡不想到時候臨時抱佛腳,吃虧。

有人說一個小小的孩子這樣學東西還有時間去玩嗎?其實對於天才型的孩童來說,這些都不算個什麼,尤其是學習歐洲語言的時候,其各個語種之間的差異還沒有中國的北方話與粵語的差異大呢。加上父母遺傳的語言優勢,輕鬆的掌握幾門外語根本就不難。當年辜鴻銘的兩個女兒都能熟練的使用6種以上的外語,而那個時候學習外語的條件哪裏有現在好呢?關鍵是家裏要有那樣的氛圍,有那樣的老師。李湧掌握的外語就很多,李凡以老爸為榜樣,焉能不事半功倍?就是在玩耍的時候,李凡都能順嘴就冒出各種語言來,搞得跟他玩的幾個好的同學外語也是鋼鋼的。其實,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從曾祖父李久那裏遺傳下來的基因。不要小看這樣的基因,許多歌唱家、藝術家、運動員,他們的身上都有前輩遺留下來的,在身體某個特定方麵過人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