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我覺得怎麼算都找不到答案。
這是個業內知名的數學家,曾經的大學教授。
我:什麼答案。
他:就是最終解啊,公式的答案每一次都不相同。
語無倫次的說著,手上舞動的粉筆不停在黑板上寫著複雜的算式。
他:你知道吧,我是出名的數學家,不瞞你說,我從小對數學就有很高天賦。一般的算術我隻需要短暫的心算就能得出結果,我一直沉迷在數理世界。
和所謂的人世間啊,社會啊,不同,社會這種充滿不確定性的,反理性,反常規的世界不適合我。但最近,我一直認為的,完美的,嚴謹的數理世界扭曲了。
我:扭曲了?
他:對,該怎麼說呢,原諒我表達能力差,畢竟我隻擅長理科。就是相對複雜的算式,每一次解答都會得出不同的結果。就像,就像中間進入了某個不可預測的無規則粒子一樣。你們這些人肯定會認為這算正常,但是對我們數學者來說,嚴謹無誤才是數理體係的基本。
當檢索每一道公式都找不到問題出處,就說明問題可能存在於最基本公式,又或者說複雜的運算下產生了運算外的虛數體係。
我:最基本公式,虛數體係?
他:哎呀,你什麼都不明白,要解釋又麻煩。簡單來說,基本公式錯誤就是一加一不等於二,而等於二點零零零幾。而複雜公式會產生兼顧不到,預料之外的公式外運算。
簡單來說,就是小數點後的微觀運算。圓周率你知道吧,當兩個無限不循環小數進行交叉運算,就會產生預測外的運算變化。
就拿機器人來說吧,當下指令讓它運算圓周率的話,不懂變通的它就會不斷運算下去,自身計算能力高負荷的前提下,會調動其它可利用的運算工具。
比如連上局域網,把全人類的電腦都借用來進行運算。再不行就利用信息磁波之類把人類的腦潛能進行調用。你平時隻使用了不到百分之二十的潛能吧,但其餘百分之八十並不是在沉睡,而是被全力調動了。所以你會衰老,會疲勞,會感覺到大腦思考能力不夠用。
這種不懂變通的機器最後可能會拖垮整體文明,與之相比的是,掌握變通的尺度是人類的一大優點。而複雜公式中,很難避免高循環小數的產生,無論是人類還是機器,都很難兼顧。而這種預測外的運算區域,我們稱為虛數空間,至少,我把它稱之為虛數空間。
我:這種空間存在嗎。
他:後來,我用機器驗證過。極為複雜的公式在拖慢運算速度的同時,產生大量沉庸數值。如今的電腦所采用的單線程運算形式需要用無數次自檢去得出最終解。就像用一條線走立體迷宮一樣,很原始,很低效。
但機器終歸得出了一個名為結果的數值。至少這種最終結果我算不出來,太過複雜了,超出人類運算範圍,一般來說,也隻能相信機器的驗證結果。
所以,如今的數理,物理,研究等領域,大量采用了非人工運算的機器算法。簡單來說,就是我們隻知道開始值,最終值,但中間的過程無法掌握。
一次無意中,我發現了機器運算的漏洞,根據漏洞我進行了延伸運算。你猜我發現了什麼,我發現了一個新的數理天地。不同的數理架構,運算方式,感覺很難形容,就像把停留於紙麵的二維運算變為了四維的超維運算。
似乎經曆了很久,又似乎一閃即逝。我迷迷糊糊的醒來,想重新進行運算,卻怎麼都找不到感覺,看著紙上陌生的公式,我至今也沒弄明白。
然後我把當時寫下的未知公式在電腦上運算,結果是一片空白。很奇怪吧,即使是錯誤結果,錯誤算式,也總有個錯誤碼作為交代。但顯示空白是什麼意思,證明公式本身並非無意義的錯亂程式。直到我看到電腦的發熱警報,才知道,運算一直在繼續,在看不見的地帶,進行著預測外的複雜運算,且無法在電腦界麵顯示。
也許,是虛數空間,在虛數空間內進入了高維度運算,這種算式無法在電腦屏幕這種相對低階的平麵進行展示。
所以,我大膽的猜想,也許虛數空間現象廣泛存在。而這種預測外的未知會衍生出變數,用電腦網絡來舉例的話,就是信息的碰撞會誕生出非人工生成的人工智能,然後在暗中統禦網絡。
所謂的非人工生成的人工智能,可以是這麼由來。當有足夠且多樣化的信息進行碰撞,就能從偶然的隨機數中組合出規律組。
當混沌中出現邏輯組合,就會形成邏輯聚合,最後把混沌定格為信息海。
我:你說得太自我,很難理解。
他:果然你是笨蛋吧,聰明人不需要說明,笨人,也沒必要向笨人說明。好吧,我具體點說吧。
萬物總有著一個起源的吧,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什麼的,而其中,誕生出事物的,正是混沌,暫時這麼定義。
而混沌中有著無數個對撞點,可以稱之為概率。在無數次對撞中會出現某一個正確組合,稱之為基本邏輯,以此為框架,會逐漸把無規則的對撞粒子定格聚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