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手道有這麼叫它的,在跆拳道叫旋風踢。”時光看到潘建國和張小雨也聞聲跑了過來,索性做手勢讓他們站到一邊,直接教上一課。
“跆拳道的旋風踢在實戰裏並不好用。格鬥,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速度的因素有很多,動作的線路顯然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回旋踢有一個轉身,旋轉的過程,所走的線路也長,所需的時間也長,在背部暴露的位置也多,而直線拳法和腿法在時間上更加節約時間。所以,麵對麵的格鬥是很少用到旋風踢的。”時光一邊講解一邊做著兩種踢法的動作比較。
“但是,偶爾在擂台賽事上,在對手沉迷於當前的傳統比賽節奏中,突然來那麼一下。倘若成功的話,將大大提高比賽的觀賞性,而這樣的成功率往往是很高的。關鍵還是要看選手自身對賽場節奏的觀察和控製,需要這個選手素質起碼要比對手高出那麼一段距離。這也是一般水平接近的的賽事很少出現的場景。”
說著時光在大家都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一個漂亮的旋風踢夾著風聲踢向對麵站著的大龍,彭大龍連忙伸手格擋,顯然已經來不及了。
“但是!”時光及時收回這明顯可以一下KO的一腳。
“在我國的各門派功夫裏,卻很少用這樣的腿法。”
說著右大腿微抬,小腿帶著右腳如彈簧般猛地連續踢出。
“彈腿,步型多弓步、馬步,手法多拳法、掌法,腿法多彈踢、蹬端。彈腿技擊上下盤同步出擊,令對手防不勝防。下盤發招講究腿三寸不過膝,招式小速度快,攻時無被克之虞。”
步法一變,踢,蹬,鏟,挑,腳步如穿花蝴蝶。環環相扣,步步相連。
“戳腳,講究足踢敵人莫容情,全憑手領門路清;手不虛發不空回,飛腳點於肋,百發百勝。腳踢七分,手打三分。”
說著身法又是一變,身如行雲流水,飄逸靈動。出拳起腳卻如滿弓蓄力,綿裏藏針。
“這就是我們的太極腳法,要做到“踢腳如開弓”,還要求踢腳首先是鬆沉,氣往下沉,勁往上領,踢腳要發整勁,將腿抬到一定高度,小腿由膝部彈出。蹬腳要通三節,根(胯)、中(膝)、梢(足)節節貫穿,與衝拳發勁完全一樣。抬腿先動胯有靠意再用膝擊,然後用小腿、足,視敵距離伺機而動。”
說著慢慢收住身形,看了看彭大龍手裏的木板。
“所以,以我們國內的武術界的理念,象這種回旋踢在實戰中並不實用。而踢木板這樣的表演,更重要的是技巧。以大龍現在的功力,如果盡快掌握動作要領,完全可以踢斷三到四厘米的木板。”
說著看了看麵前的三個聽得熱血沸騰的年輕人說道。
“華夏的文化博大精深,武功二字也是應該分開理解的。武,即舞,也就是一種套路,是攻擊或格擋時屏棄本能不理智反應的正確動作。而功,就是力量,抗性,靈敏度等能力的提高。別人打你十拳你扛得住,你打他一拳能把他打倒,這是功。能打對方十拳讓他一拳打不到,這就是武。所以有人說套路是沒用的話是不對的,把套路融彙在實戰當中才是武術的最高境界。但是要做到這點,套路定要十分純熟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