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四年三月,金昊勃極烈完顏昱統兵出青嶺,賚勃極烈完顏宗翰出瓢嶺,攻擊遼西京大同,遼主天祚帝再次西逃夾山。
遼南京道諸官以耶律大石、蕭幹、李處溫為首,力推秦晉國王耶律捏裏為帝,稱天錫帝,定都析津府,史稱北遼。
四月,大宋以領樞密院童貫為河北、河東路宣撫使,蔡攸為宣撫副使,種師道為都統製,陳兵十五萬於雄州。
童貫果如曆史所為,屯兵宋遼邊境不前,約束部眾勿挑釁遼軍,隻以厚??重金誘遼人獻城投誠。
五月中,北遼收攏契丹、奚人諸部軍士,並以怨軍為基礎,組建常勝軍,由耶律大石、蕭幹統領南下,與童貫在白溝河一線激戰。西軍前鋒楊可世部在白溝一戰中幾乎全軍覆末,率殘部退至雄州,耶律大石部過白溝橋,追擊而至雄州。
王林的提示終究還是起了一點作用,宋軍至雄州後,即構建深溝堅壘。正是依托堅壁,種師道親率親衛督陣,得以一阻頹勢,避免了原有曆史中一潰百裏,死屍遍野的慘狀未曾發生,兩軍在雄州一線展開攻防,呈膠著之勢。
六月初一淩晨,一層薄霧仍固執的籠罩著大地,與初起的光明做著最後的掙紮。正值渤海大潮之時,海浪洶湧著湧向岸邊,一進一退間頑強的侵蝕而上,界河河口,隨著大潮的不湧入,海水倒貫之下,出現的常見的大潮逆流,洶湧的海水倒逼著界河水向上遊而去。
忽然,一艘戰船從薄霧中露出船身,隨之更多的戰船顯出身影,依次駛向界河河口,前後連綿,竟十數裏。
船隊順潮而上,一鼓而至三河口。
各有十數支鰍船分沿大清河、潮白河分向南北。
主力船隊仍沿永定河而上,一路前行之時,永定河沿途橋梁、浮橋全部被炸毀,所遇船隻全部俘獲征用,隨船隊前行。
當天午後,船隊行至巨鹿,林衝、史進、楊春騎軍三軍,董齊遼東軍騎軍一部下船,整隊直撲潞縣而去。
船隊輕裝後,速度更快,第二日上午,船隊到達盧溝。
魯智深部背巍軍首先下船,前出警戒。
隨後,步軍第一、第三、第五、第六軍、遼東軍三軍、火炮軍依次上岸。
各軍略作休整,以背巍軍為前鋒,第一軍、火炮軍為中軍,第三、第五軍為左冀,遼東軍為右冀,第六軍為後衛,迅速向析津府推進。
盧溝至析津府僅三十餘裏,各軍加速行進,一個多時辰已至析津清晉門。
各軍並未急於攻城,立刻安營紮寨。
......
天錫帝耶律捏裏是不願意稱帝的,他年已六十,又無甚野心。天祚帝雖敗逃遠遁,但此時稱帝,無異於逆臣。
況且金國攻勢淩厲,此時稱帝,不是擺明了吸引金人攻打嗎。
隻是耶律大石、蕭幹強勢,以延續遼人希望,複興大遼為任逼迫,隻好當了這個皇帝。
接下來,金國就猛攻雲州,下西京後,兵鋒又至武州、涿鹿一帶,媯州、儒州時有金軍斥候出現;宋朝軍隊也進兵白溝,屯兵於邊境之上。
當皇帝這兩個多月來,耶律捏裏是真心累啊,眼見著金人就要兵臨居庸關下,如果宋軍再行北上,那可就真的死期到了。
驚懼之下,本已衰老的身體承受不住,一病不起。
還好,耶律大石送來久違的喜報,南線大敗宋軍,殺敵逾萬,宋軍被死死壓在雄州城內,不得前出半步。
這個喜訊讓耶律捏裏那顆脆弱的心稍稍得到安慰,病體稍愈,在皇後蕭普賢女的攙扶下,在嘉寧殿內活動一下久臥的身體。
一個內侍急急忙忙走了進來,蕭普賢女早看到那內侍神情慌張,連連示意,那內侍看到,忙停了下來,但那緊張的神態,欲言又止的表情哪裏瞞得過耶律捏裏。
強忍著顫抖的心,耶律捏裏道:“有什麼事,快快報來!”
那內侍看著色如寒霜的皇後,終究還是上前跪倒:“陛下,有大隊宋軍前來,已於西城布陣而列。都元帥在殿外候旨!”
耶律捏裏聽聞,身子一軟,就暈了過去。
蕭普賢女見天錫帝好容易好轉了一點,現在又成了這個樣子,心中怒火升騰:“把這個狗奴才拖出去,亂棍打死!”
那內侍在連呼饒命聲中,被拖了出去。
蕭普賢女長歎一聲,喚宮女過來,把天錫帝抬到寢宮,召禦醫前來診治。而後前往正殿,召李處溫前來。
天錫帝登基以後,以李處溫為相,耶律大石、蕭幹統兵戰於白溝,析津府就隻有郭藥師常勝軍二萬,駙馬都尉蕭勃迭部一萬遼軍駐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