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正午,婁亭關城防之下,王猛將軍、楊晉被押解於全軍麵前,孟護宗等人對著婁亭關全部兵士立著,一人拿著皇上欽此的兵符,另一人拿著一紙任命詔令,兩件東西,震懾住了全軍憤恨不已的熱血兵士。
“還有何話?”孟護宗對著跪地二人朗聲說道。
王猛將軍沉了沉氣,道:“待得紅日高升,衝破這滿天的烏雲,我看你等爛泥如何自處,閻羅殿下,本將軍準備一口滾滾油鍋,恭候大駕”
孟護宗聽過,立時怒火中燒,大喊一聲:“來啊,行刑”
正此際,突聽得遠處有人喊道:“刀下留人”
孟護宗遠望,隻有兩個人影,也看不清其衣著,恐事情有變,急忙大喝道:“行刑,快行刑”
行刑兵士並未動,而是靜等著喊話二人靠近,孟護宗見狀,哪裏容得,怒目等著身旁眾人喝道:“你們還在等什麼,快去行刑,快,快”
一眾人聽過,忙幾步上前,搶得行刑兵士手中大刀,高高舉起,驟然下落,兩股鮮血,頓時湧了出來,伴隨著兩聲沉重的聲響,血,開始在地麵成片地流淌開去。
喊話的那人,正是楊曦,身旁跟著的是秦月靈,兩人騎馬趕至,見此形狀,深知為時已晚矣,隻聽得楊曦奮聲哭喊了聲:“父親”,翻身下馬,飛奔至父親跟前,望著身首異地的屍首,頓感心內翻江倒海,五髒震顫似天崩地裂,腦中一片空白,竟想不得一物,隻是哭喊著,一遍又一遍地哭喊著。
孟護宗見是楊曦,心中那隱隱的懼怕隨即消失了,立即大喝道:“此人亦是明王餘孽,來啊,抓起來,把他抓起來”
眾人聽命,立刻攜兵前來抓捕楊曦,楊曦正處於極度悲傷之中,根本察覺不到即來的危險,突聽得秦月靈高喊了一聲“楊曦”,楊曦這才從絕望中蘇醒過來,旁的雜念盡皆散去,心中滿滿的隻有一種感覺,便是恨,隻有複仇方能解的狠。此際正見有人拿刀向自己砍來,楊曦迅猛起身,一手狠抓住其拿刀之手,另一手直向其胳膊關節處砸落,隻聽得一聲骨斷之音,那人的胳膊立時癱軟了下去,楊曦順勢取刀,照著其上身,用盡全身力氣猛然一劈,把其劈成了兩半。
眾人見此無不驚駭,呆然之餘,楊曦手起刀落,片刻功夫,便將這一眾人悉數砍翻在地。孟護宗見狀,恐懼到難以自已,看著身旁僅剩的兩個持兵符和詔令之人,僅有的一點理智讓他極力像麵前婁亭關眾兵士喊道:“有人要弑將,來啊,快把他拿下,拿下”嗓子都喊得破了音,也不見有兵士上前,婁亭關眾兵士,皆是一臉憤恨地看著孟護宗,心意很明顯,就是希望他,早點死。
滿身是血的楊曦沉步靠近了呆若木雞的孟護宗,惡狠狠的目光緊盯著絲絲啞嚎的新任婁亭關主將,一手抓著孟護宗的頭發,另一手用刀緩緩地靠到孟護宗的脖頸,慢慢地劃,劃得鮮血直流,劃得皮開肉綻,楊曦依舊在慢慢地劃,直至將孟護宗的整顆人頭從其身體上卸下。
此時的婁亭關上,突然迸發出了排山倒海一般的呐喊聲,兵士們都在發泄,不管從今以後,隻為有人替自己出了這口惡氣,縱是死,也值了。
喊聲此起彼伏,經久不落。讓婁亭關眾軍士戛然而止的是突來的一彪人馬,那是皇上的親衛隊,攜著詔書而來,親衛隊首領手捧詔書於陣前,婁亭關眾軍士情緒平息後,盡數跪拜,獨有楊曦不拜,親衛隊首領看過楊曦滿身是血的形容,沒多話,而是衝著陣前喊道:“哪個是楊曦?”,半天無響應,首領又問:“哪個是楊曦,出來接旨”
“在下便是”楊曦朗聲答道,哀沉,無畏。
首領側首看過,頓了須臾,便徑直走到楊曦麵前,道:“楊曦,跪拜接旨”
“今日我隻跪拜亡父,你念你的便是”
四目厲然相對,片刻,終是首領選擇了妥協,翻開詔書,朗聲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初登大寶,不及參天拜地,獨因戰事未平,朕心甚憂。令,楊曦任婁亭關主帥,接替明王之職,朕特賜兵符,全領皇城之軍,望楊卿家以社稷百姓為重,必要阻敵於婁亭關。國逢多事之秋,大燕危矣,原吾等君臣共勉,渡過此劫,共鑄我大燕累累盛世。
欽此
首領念畢,不僅是楊曦,婁亭關全軍上下俱是震驚不已,遲遲難以接受這個事實,麵麵相覷間,不知所以。首領將詔書遞給楊曦,道:“皇城騎兵三萬已在來婁亭關的路上,預計明日便達,請楊將軍知曉”
楊曦接過詔書,看著親衛隊首領,沒說什麼,又看了看全軍將士,婁亭關眾軍士突然齊齊跪倒在地,各個堅毅激動的臉上,亦是難發一語。最後,楊曦再次跪倒於父親的屍首麵前,哽咽地道了聲:“父親”,這淚,便再也控製不住了。身旁不遠處的秦月靈,早已淚流滿麵,難以自已。
事情發生得很突然,也很模糊,隻是聽說一位白衣女子來到了皇城,先去了太子府,又去了司丞府,後便聞皇上因見到了神女而大赦天下,誰知令還未傳下去,皇上便突然駕崩了。
之後太子攜皇城騎兵以雷厲風行之勢包圍了司丞府,以利用女色暗害皇上這等弑君之罪擒了肖蔚,並殺了他的九族,至於肖蔚的黨羽,太子並沒一並問罪。對於犯下滔天大罪的肖蔚,他的黨羽哪個還敢再發一言,隻求禍不及身,便是祖上有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