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善意批評——18歲以後應懂得說好難說的話 7.用一用聲東擊西法
很多人在批評別人的錯誤時,不經意觸動了他們的“自尊”,從而火上澆油。倘若能借助不同的表達方式,聲東擊西,結果就會是另一個樣子了。
齊景公好打獵,喜歡養老鷹來捉兔子。一次,燭鄒不慎讓一隻老鷹飛走了,景公下令把燭鄒推出斬首。晏子知道了,去拜見景公,說:“燭鄒有三大罪狀,哪能這麼輕易殺他?請讓我一條一條地列舉出來再殺他,可以嗎?”
齊景公說:“可以。”
晏子指著燭鄒的鼻子說:“燭鄒!你為大王養鳥,卻讓鳥逃走了,這是第一條罪狀;你使得大王為了鳥的緣故又要殺人,這是第二條罪狀;把你殺了,天下諸侯都會怪大王重鳥輕士,這是第三條罪狀。”
齊景公聽後,對晏子說:“別說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了。”
晏子本意是想救燭鄒,但卻沒有替他說情,反而數落其罪狀,似乎是給燭鄒罪上加罪,然而,事實上卻是這“三條罪狀”救了燭鄒的命。原來,晏子用的是“聲東擊西”法,表麵上是在給燭鄒加罪,實則是為其開脫,並批評齊景公重鳥輕士。這樣,既避免了說情之嫌,又救了燭鄒;既指出了齊景公的錯誤,又不丟齊景公的麵子,可謂“一箭雙雕”。
使用聲東擊西批評法時,“聲東”就是製造聲勢,同時也帶有偽裝的色彩,其目的是為了後麵更好地說服。而聲勢越大,偽裝得越像,就為自己提供了越好的批評環境。“擊西”是批評的真實目的,這一步最好在前麵“聲東”中就能表達出來,要把它融進去而又不被對方發現。因此這是較難的一步,實際操作時,要認真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