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駕駛員和傘兵們看來,方天翔的命令就是一切,毫不猶豫的按照指令去做才是最正確的選擇。方天翔在自己跳下飛機的前一刻,將最後的三十號飛機的指揮權交給了李森森,這個僅次於自己的具有戰略眼光的非洲雄獅。
方天翔站在了直升機上,迎麵的大風讓他睜不開眼睛,這個時候已經是秋季,南太平洋暖流已經開始回轉,想必再過不多久,南太平洋會變得越來越溫暖,這個時候正應該是對方最容易麻醉的時候,選擇在這個時候進攻才是最佳的選擇!
猛地一吸氣,方天翔跳下了直升機!
打開了降落傘,方天翔在空中停留了十幾分鍾,終於降落在了地麵上,不過,他雖然沒有怎麼看清楚地麵上的狀況還是看到了一些。
所有的兄弟都已經陷入了苦戰!
他沒有料到這個島嶼的防禦能力這麼的變態,竟然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反應過來,並且形成有效的反抗,光是這樣的能力就不是方天翔能夠預料到的。
不過,所有的一切有可能發生的情況,方天翔都做了詳細的規劃,前二十架飛機的緊急迫降,這是第二套緊急預備方案。
方天翔落在了沙灘上,整個島嶼是典型的南亞熱帶的季風氣候所形成的獨特的地貌特征,亞熱帶的特點在這裏盡顯無疑。
不過,這樣的地形倒是有利於方天翔安排,“所有的狙擊手全部找位置,對準中央的控製中心,我們的目標是不放走任何一個敵人!”方天翔對著耳機發出了第二個指令!
第一波的攻擊已經深入,方天翔跟隨者第一波的攻擊者,直接進入了整個島嶼的中心地區,第一波的火箭炮已經已經差不多使用殆盡。
不過,對於這一波的攻擊起到的效果,方天翔根本不能夠給予評價。他在直升機上對整個島嶼的兵力分值做了一個合理的評估,基本在一千人左右。
有這樣的兵力分布已經是在方天翔認為的極限範圍了,全部的島嶼的防衛再增加人手很可能會形成一種 邊際效益的負累效應,這是一種經濟學上的原理,也就是說對於一個固定的麵積之內,如果不斷的增加勞動力,其中產生的生產力不會是源源不斷的增加的,人數增加到一定的程度,生產力會不斷的下降嗎,這就不符合最大的資源利用率的原理。
方天翔深諳這一點。這個小島的麵積不算是太大,這種容量最大也隻能是在一千左右,如果再增加,就會形成防禦負累,死亡的人數會幾何級數的增加,這樣會對本島的成員形成巨大的心理壓力,想必島上的頭領人物也知道這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