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把高效變成習慣,速度是製勝的關鍵 81.在疲勞之前休息(2 / 2)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邱吉爾已60多歲了,卻能每天工作16小時,他的秘訣在哪裏?他每天早晨在床上工作到11點,看報告、口授命令、打電話甚至在床上召開會議。午飯之後他還要睡一小時。晚上8點的晚餐以前還要在床上睡兩小時。他並不是要消除疲勞,因為他根本不用去消除,他事先就防止了。因為他經常休息,所以能很有精神地一直工作到半夜以後。

約翰·洛克菲勒也創造了兩項驚人的紀錄:他的財產在當時世界首屈一指,而壽命也達到了98歲,怎樣做到這兩點的呢?主要原因當然是遺傳,他家族的人都很長壽。另一個原因就是,他每天中午在辦公室睡半小時午覺,這時哪怕是美國總統打來的電話他也不接。

當然,一味地工作,不懂得休息,不隻是導致工作效率低下,還會危及你的健康。任何一位還在學校念書的醫科學生,都會告訴你,疲勞會降低身體對一般疾病和感冒的抵抗力。所以,防止疲勞也就可以防止疾病。

一般來說,坐辦公室的人之所以會感到疲勞,主要是因為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使血液流通不暢和肌肉疲勞。此時的疲憊其實是身體的生理反應,告訴你身體的某一部位負荷超重,需要休息。如果對此種反應麻木不仁,便可能生病。其實很多病在侵襲你的身體之前,你的身體都會給你警告,隻是你沒有注意罷了。

大概很少人知道,人的心髒每天壓出來流過全身的血液,足夠裝滿一節運油火車車廂;每天釋放出的能量,足夠用鏟子把20噸煤鏟成一個三尺高的平台。一個人的心髒能完成這麼大的工作量,而且能持續50年、70年甚至90年,真是讓人難以置信!那麼我們的心髒為什麼能勝任這個工作呢?每次收縮之後,它有完全靜止的一段時間,當心髒按正常速度每分鍾跳70下時,它一天的工作時間隻有9小時,也就是說它實際休息了15小時。

也就是說,工作與休息的關係並不衝突,相反是息息相關。二者的關係若處理不好,就會危及健康。當代人很容易被拖進這個旋渦,就是工作時間占用過多的休息時間,危害了自己的健康,進而影響到工作。這就是人們已經逐步認識到的“現代病”。人們總是在身體出了毛病後,才認識到“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才會發現生命中最寶貴的其實是健康,用健康來換錢實在是得不償失。所以,會工作的人,也應該會休息。

在《為什麼會疲勞》一書中,丹尼爾·河西林寫道:“休息並不是什麼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補。”

在短短的一點兒休息時間裏,就能有很強的恢複能力:即使隻打五分鍾的瞌睡,也有助於防止疲勞。

棒球名將康裏·馬克說,每次參賽之前,如果不睡個午覺的話,他到第五局就會感到筋疲力盡了。可是,如果他睡午覺的話,哪怕隻睡五分鍾,也能夠賽完全場,而且,一點兒也不感到疲勞。

休息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有的人喜歡中午睡一會兒,有時隻要休息三五分鍾就有很大作用。如果你沒有午睡這個習慣,也可以在辦公室裏散一會兒步,伸伸懶腰,到洗手間轉一圈,喝點水,洗個臉,都可以令精神得到鬆弛,使工作的效率大增。

一個人成功的相關因素很多,光是把事情做好是絕對不夠的。不會休息的人,也必然不會工作;會工作,就一定要會休息。一定要在疲勞之前先休息,這樣就能使你每天的清醒時間多一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