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陽站在橋墩底下的枯草叢中,望著遠處蔚藍色的大海發呆。
他的頭頂聳立著一座雄偉的懸索橋,這座橫跨韋拉劄諾海峽,連接布魯克斯和斯塔滕島的大橋,是紐約著名的地標之一。
幾乎所有進出紐約港的貨輪或遊艇,都必須從這座橋下穿過。而這座全美最長的懸索橋,和中國也是頗有一些淵源。
大概在2013年的時候,負責管理韋拉劄諾海峽大橋的紐約大都會交通局(MTA),準備對這座1964年建成的老橋,進行一番大規模的翻修。
整個翻新工程中比較核心的一部分內容,是將原混凝土結構上層橋麵換成鋼板。而這部分項目卻被一家中國企業中標,更換上層橋麵所需的1.5萬噸鋼板,也全部交由國內的鞍鋼集團負責生產。
這一消息被美國媒體披露和炒作之後,立刻在全美引起了軒然大波。民眾、工人、政客,似乎整個美國都在指責MTA。因為MTA竟然在本國鋼鐵產能過剩的情況下,還敢充當中國鋼鐵低價傾銷的幫凶。
結果被推到風口浪尖的MTA,隻好十分委屈的發表了一則對外聲明:修繕大橋需要一種比普通鋼材更輕的特製鋼板,而全美所有的鋼鐵廠卻沒有一家企業,擁有能迅速量產這種名叫Orthotropic鋼材的經驗。
如果把這部分工作分包給美國鋼企,他們需要從頭開始研發,不但工期會被嚴重耽誤,項目造價也會翻倍增長。
所以在輿論一陣沸沸揚揚之後,中國企業繼續執行合同。
周陽之所以知道這則關於韋拉劄諾海峽大橋的趣聞,還是一個客戶在酒桌上談起的。對方當時恰好是負責給MTA和鞍鋼牽線的中間人。三年前,大學畢業的他因為英語能力出眾,應聘進國內一家外貿公司,主要負責北美市場的營銷開拓。
紐約是美國東海岸最大的港口,許多從中國出口到美國東海岸的商品,都是從這裏上岸。周陽的許多美國客戶,都把公司設在紐約周邊地區。所以為了跑市場,周陽每年都要飛來紐約好幾趟。
紐約在大部分中國人心中的形象,應該是一座高樓林立、紙醉金迷的超級不夜城。可惜那個想象中無比繁華的紐約,隻限於麵積為60平方公裏的曼哈頓島。而這座位於哈德遜河入海口上的小島,其實隻占整個紐約市總麵積的7%。
除了曼哈頓之外,紐約市還有布魯克林、皇後、布朗克斯和斯塔滕島四個區。而更寬廣的紐約都市圈,則北起緬因州,南至弗吉尼亞州,跨越了美國東北部的10個州,囊括了紐約、波士頓、費城、巴爾的摩和華盛頓5座大城市,類似於國內的長三角都市圈。
美國地廣人稀,被譽為是車輪上的國度,除了公共交通異常發達的紐約等幾個大城市之外,大部分地區離開汽車幾乎就寸步難行。
所以周陽每次來美國跑業務,下飛機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租一輛汽車。不過他目前的情況,有些一言難盡。
由於眾所周中的原因,本該隻有一兩個月的出差旅程,都快變成一兩年了。本來周陽所在公司主要是代理機械類產品的出口業務的,結果現在也做口罩、消毒液等熱銷品。
同樣由於國際旅行幾乎全部中斷,周陽在負責自家公司的業務之餘,還額外找了幾份兼職。
比如因為全美各州強製居家令的原因,美國人對儲藏食物的需求急速上升,以至於購物中心和百貨商店裏的冰箱、冰櫃瞬間就被搶購一空。
而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的工廠,再同一時間的產能卻在飛速下降,這就更加劇了原本緊張的供需矛盾。
於是周陽順勢幫國內的家電企業,談妥了好幾筆巨額的外貿訂單,光是他的個人傭金就有幾十萬美元,都快讓他吃吐了。
當然,在賺錢賺到手軟的同時,也有一些令人煩惱的小麻煩。比如他每隔一兩個月就要去一趟墨西哥。
當然,周陽去墨西哥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跑業務了,而是為了保住自己在美國良好的出入境記錄。
美國的B-1商務簽證比較難申請,所以他雖然赴美的目的都是商務行程,但實際拿的是B-2旅遊簽證。美國對中國遊客的簽證審核向來比較嚴格,有效期一般隻有三個月到一年。
周陽因為出入境記錄良好,終於在第三次續簽時才拿到了三年多次往返的資格。但這並不代表他入境美國後,就可以一口氣連續待三年。
持簽證入境美國後實際能停留的時間,其實是由入境口岸的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官員臨時決定的。如果對方心情好,可能給你三個月、六個月甚至一年,但如果對方看你不順眼,可能就隻給你七天的停留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