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怎樣辦好婚戀家庭方麵的事 五、愛人有不良習氣怎麼辦
生活是一個大染缸,對自己要求嚴格的人往往能抑製住不良風氣的侵蝕,而對自己的生活不檢點的人則往往會染上不好的習氣,甚至染上一些惡習。作為這種人的配偶,有責任幫助愛人改掉不良的習氣。
在生活的染缸裏,人們容易染上哪些習氣呢?一是過多地吸煙,二是過量地貪酒,三是過分地好玩,四是迷戀於牌桌。
不少人對上述不良習氣非常厭惡,也深知其發展的後果,如酗酒、玩牌會演變為惡習,都想幫助愛人及早改掉,然而幫來幫去,效果不佳。於是,如何幫助愛人改掉不良習氣的問題,便成了一些家庭能否鞏固與和諧的關鍵。
為什麼一些人對愛人的幫助收效甚微呢?一是態度不對,不能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染不良習氣的愛人,過多地運用命令式而未能采取啟發式,結果造成對方反感和不服,事與願違;二是方法欠妥,有的隻有指責而無說服,有的喜歡在眾人麵前批評愛人而不善於兩個人坐下來談心,啟發教育,不能對症下藥;三是措施不力,不懂得循序漸進,不注意分階段采取措施,操之過急,求成心切,結果收效不大。既然依靠以上三點不能取得成效,我們就須改變做法。
首先,摸準愛人的心理活動,找到治病良方。一些人之所以染上不良習氣,是有其心理根源的。
一是追求時髦。一些人把吃喝玩樂當作一種時尚,誤以為舍不得吃喝、不會玩樂便是落伍,怕被人譏笑為“鄉巴佬”、“守財奴”,於是就跟著他人學起來。在他們看來,嘴裏叼著煙卷是有風度,能過量飲酒是有氣魄,能玩會玩是會生活,耍牌賭博是抖闊氣,結果不良習氣便在他們身上紮了根。
二是自尊心的扭曲表現。一些人也明知嗜煙、貪酒、好玩、耍賭是不良習,但就是怕被人稱作“怕老婆”,便我行我素,硬撐著不改,以表現自己的丈夫氣概。
三是一些人認為,煙鋪路,酒搭橋,玩結友。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人們便把煙酒等作為交際手段,在不良的社會風氣熏染下,一些人養成了不良的生活習慣。
四是某種心理滿足感的誘惑。如吸煙、飲酒、玩賭,不僅能給人以某種刺激,也能給人心理上的滿足。有這方麵嗜好的人若是每天不吸點煙喝點酒,便覺得生活缺少了點什麼,隔段日子不玩賭不贏一下他人,便覺得沒樂趣。這種心理上的滿足感,往往誘發人們去重複已意識到的不良的東西。
五是僥幸心理的自我原諒。一些人也深知不良習氣對人的危害,但對危害是否能真的落在自己頭上存有僥幸心理。比如吸煙有損於健康,甚至會致癌,酗酒妨害腸胃與神經,還會闖出禍來,玩賭是違法行為,容易造成家庭悲劇,這些淺顯的道理他們都很明白,但他們感到這些不幸未必真能降臨到自己頭上,於是漫不在意,下不了改正的決心,自己原諒自己。
欲使愛人改掉不良習氣,我們可以先對愛人作一番心理分析,看他符合上述五條中的哪一條,然後對症下藥。若是第一條,可以幫他認清什麼是正確的風尚,什麼是應該製止的傾向;若是第二條,可以向他講明改掉不良習氣不是怕誰聽誰的問題,而要看到這樣做對自己、對家庭是否有益;若是第三條,可以肯定社交對於人的重要性,但同時要指出煙酒不是交際的真正橋梁,在某種場合煙酒是交際的一種媒介或道具,但要交到真正的朋友則需要真心誠意和誌向的一致;若是第四條,可以給他講明人生的樂趣是什麼;若是第五條,可以講講不良習氣的危害,以及萬一出現不幸會給他自己和家庭帶來的惡果。根據這些不同的症狀施以良方,收效可能會明顯一些。
其次,根據愛人的性格和不良習氣潛伏的危害程度,提出相應的要求。
心理學家指出,行為的良性矯正即“係統脫敏”法,要根據行為不良人的性格而采取不同的方法。也就是說,行為不良人的性格屬外向的,對他可采取“突進”法,采用強迫手段,限期讓他改正不良習氣;行為不良人的性格屬內向的,對他可采取“漸進”法,采用誘導和逐日抽減的辦法,讓他逐步改掉不良習氣。比如吸煙,對外向性格的人可在做通思想工作的基礎上,讓他一下子戒掉,而對內向性格的人勸導他逐日減少吸煙量,由原來每天兩包減少為一包、半包、幾支,直至徹底戒掉。
對於不良習氣所產生的危害,也應做具體分析,根據其不同的程度而采取不同的對策。比如嗜煙、貪玩對己對人不會產生太重的危害,屬於一般性的不良習氣,可采用漸進法,讓愛人漸漸改掉;而習慣性酗酒和賭博對己尤其對他人和社會會產生大的危害,屬於一種惡習,就必須采用突進法,以堅決的態度讓愛人立即改正。
馬克·吐溫說過:“習慣就是習慣,沒有人可以把習慣扔出窗外,但可以從樓上把它一步一步地哄下來。”不良習氣的改正正如它的形成一樣,並非一日之功,而要下氣力和工夫。如果對愛人的幫助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恒,你的願望最終就不會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