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又看看負責兵、吏兩部的負責人王永光、王在晉。兩個人見工、戶兩部都不愁,自己還愁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讓新領導高興再說。於是,兩個人也說沒問題。
崇禎皇帝剛剛當家,自然不會知道柴米貴。袁崇煥提什麼,他就答應什麼,目的隻有一個,5年後,袁崇煥要兌現他的承諾。
王之臣屬於閹黨圈子裏的人,不能用;滿桂與袁崇煥關係不好,手裏又有尚方劍……這些問題,有人都為袁崇煥考慮到了,要求讓袁崇煥司令、政委、參謀長3職一起兼任,免得相互扯皮。
崇禎一心想搞點政績,決心重用袁崇煥,所有條件,不打任何折扣地全部答應,把袁崇煥架到任上。
袁崇煥深受閹黨圈子裏人陷害,自然對閹黨圈子裏的人,恨之入骨,其中就包括毛文龍。在他當巡撫時,就覺得無法和毛文龍合作。恨毛文龍的人,不止袁崇煥,還包括東林黨圈子裏的人、首輔錢文錫。
袁崇煥在遼東大權獨攬,錢龍錫便跑到袁崇煥的住所,兩個人商量如何處置毛文龍。袁崇煥對毛文龍的意見是:能用就用,不用就殺。
袁崇煥離開北京,一路上直想抽自己的嘴巴。5年之內,拿什麼擺平皇太極啊?於是,他天真地認為,采取和談的策略,誘使後金政府讓出已占領的遼東,歸還俘獲的遼民。
袁崇煥在說大話的時候,他根本就不弄明白國情。當時的大明朝,經過幾代無能皇帝的折騰,到崇禎接班時,一年已有113萬兩白銀的赤字。軍隊裏,不能按時開工資,已是家常便飯。
軍隊裏,當官的還能有機會貪汙點兒糧餉,勉強湊合著還能幹。當兵的,連飯都吃不飽,自然軍心浮動。
駐紮錦州、薊鎮之兵,因為長時間拿不到工資,紛紛嘩變。駐紮在寧遠的士兵,也吵嚷了好幾個月。13營的兵,為了拿到工資,綁架了巡撫畢自肅、總兵官朱梅,宣布拿不到工資,就砍了兩個人的頭。
袁崇煥上任,采取兩種措施,一是安撫從眾嘩變的士兵,答應及時發餉;二是采取強硬手段,逮捕鼓惑鬧事的帶頭人15名,鬧市斬首。這樣,他就迅速平息兵亂,穩定了軍心。
在山海關外,因為袁崇煥是一把手,大權獨攬,但是,缺人少物,是不爭的事實。他為了5年內兌現他的諾言,不顧包括崇禎在內的多人反對,堅持議和,為他實現目標爭取時間。
即使假議和,也得裝出真議和的樣子,這是袁崇煥需要的。可是,毛文龍卻不配合,時不時地騷擾後金領地。皇太極也拿毛文龍跟袁崇煥說事,說,你們要有誠意講和,就拿毛文龍的人頭證明。
在袁崇煥看來,毛文龍屬於閹黨圈子裏的人,他難以駕馭。閹黨雖滅,毛文龍卻賊心不死,基本無法合作。現在,他要與皇太極講和,毛文龍又出來搗亂,壞他5年大計。這個毛文龍,的確到了不得不除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