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沒想到阿敏會有這個想法,會在這個時候,向他提出這樣的交換條件。
這事不小,皇太極趕緊找來正白旗的貝勒、大臣開會,商議此事。因為事關皇太極即位大事,別人也不好說什麼,都在觀望他的態度。誰都不知道,一旦皇太極堅持即位,又不答應阿敏的條件,阿敏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如果兩家兵戎相見,在這個非常時期,恐怕沒有真正的贏家。
皇太極不是弱者。他認為,自己雖然為了這個位子,精心準備了16年。但是,即使自己接受有損後金圈子完整的條件,當上了大汗,也是很難服眾的。如果他答應了阿敏,那麼代善、莽古爾泰也提出類似的條件呢?答不答應?
皇太極對大家說:“如果我答應阿敏可以外出獨立為王,那麼,其他五旗的主旗貝勒,是不是也可以外出獨立為王?既然大家都可以自立為王,還要我當這個大汗有什麼用?即使我用這個條件交換到汗位,我這個大汗還能管誰?四大貝勒各自為政,軍力、財力、物力都會削弱,我們前有大明,後有朝鮮、蒙古,我們能打誰?誰又不能打我們?”
皇太極對阿敏的行為表示很傷心,很失望。他接著說:“我寧可不當這個大汗,也不會接受阿敏的條件!因為這樣做,是讓大金自食苦果,自取滅亡。先汗出生入死地打拚、嘔心瀝血地經營,才有這個大金國,才有我們各位的現在。我們作晚輩的,不擴大他的基業也就罷了,還要破壞它,對國、對家,對個人來說,都是百害無一利啊!”
皇太極一通慷慨激昂的演講,打動了與會的每個人。的確,皇太極沒有為一己私利,拿大家的前途做籌碼,與別人進行交換。僅憑這一點,他就是合格的領導人。於是,大家紛紛表示,無論如何,也不能答應阿敏的條件。皇太極必須當這個大汗,阿敏必須收回他的條件。
皇太極自然要考慮他這麼做的後果。在這個非常時期,內亂,是他最不想要的。於是,他找來一直效忠他的濟爾哈朗,想看看他的態度。濟爾哈朗是阿敏的弟弟,他的選擇,自然會影響阿敏的選擇。
皇太極把傅爾丹的話,又重複了一遍,問濟爾哈朗,是否知道這件事。
濟爾哈朗自然明白皇太極把他找來的意思,很直接地說:“我哥跟我提過這件事,我當時就覺得他是瞎胡鬧,勸他別沒事找事。他就罵我是軟弱無能,家族裏的白眼狼。老八,你放心,不管我哥怎麼折騰,我都會支持你的。”
皇太極為公,阿敏謀私,兩邊的支持率相差懸殊。阿敏見自己的弟弟都站在皇太極那一邊,如果他硬來,吃虧的隻能是他。不但達不到他的目的,恐怕一場火並之後,他連屍首都難以保全。
阿敏衡量利弊,表示願意無條件支持皇太極。
這件事,阿敏沒忘,一直找機會鬧獨立。皇太極更忘不了,但是現在還不拿下阿敏的時候。這個帶兵打仗的天才,皇太極還能用得著。隻要他做得不出格,先湊合著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