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幕一把手上任的頭三腳 1、稀釋實力派的權力(1 / 2)

第六幕一把手上任的頭三腳 1、稀釋實力派的權力

皇太極平穩接班,成為後金國新一屆領導人,開始處理後金圈子裏的頂級大事。

皇太極既不是兄弟中的老大,也不是絕對實力派。老領導在位時,並沒有暗示他作接班人。他之所以能成為後金圈子裏的老大,用足了父汗製定的貴族共和政體的政策,並積極經營、壯大他的圈子。是在別人都沒有為繼承汗位做準備時,他做了充分的準備,揀了一個大便宜。因此,作為新一任領導人,他的底氣自然不是很足。

皇太極把他的位置擺得很正。雖然他已經成為後金圈子裏的一把手,但是,他知道,權力並未掌握在他手裏。他更像圈子裏的辦公室主任,圈子裏大小事情的決策,都得把三大貝勒四小貝勒召集來,共商共議。

在手裏沒有足夠大的權力、在圈子裏沒有絕對權威的時候,皇太極選擇了老老實實地繼承,規規矩矩地服從,平平穩穩地過渡等經營手法。

初登汗位,皇太極極力貫徹努爾哈赤在位時的政策,不打折扣地執行。對於把他推上汗位、甘為臣子的3個實力派的哥哥——代善、阿敏和莽古爾泰,更是畢恭畢敬,禮數十足。不論圈子裏的大小會議,或者一般正式場合,他都堅持和3個哥哥平起平坐,沒有顯出他這個大汗和其他3個人,有實質性的區別。

代善、阿敏和莽古爾泰,推舉皇太極即位,也是無奈之舉。3個人,對圈子,都有大局觀,都不想因為搶班奪權,使圈子陷入混亂之中。四大貝勒因為爭當老大,互不相讓,乃至兵戎相見,那麼,受益的不是圈子裏的人,而是圈子外的大明、朝鮮和蒙古。

既然自己當不上一把手,又不想把圈子搞亂,3個人選擇了對自己最為有利的代理人——皇太極。

皇太極當上老大以後,確實沒有辜負3個人的期望,最起碼,3個人在圈子裏的地位、權力、利益並沒有受到什麼損害。因此,3個人都把精力放在擴展圈子的大事上。圈子越大,財富、美女就越多。

皇太極是對人生有追求的人,他可不想一直在圈子裏當類似辦公室主任的老大。他想成為圈子裏說一不二、人見人怕、鬼見鬼哭,具有絕對賞罰權力的皇帝,而不是事事都得請示報告、看人臉色行事的小老弟。

有想法,有欲望,更要有行動。沒有具體的行動,想法、欲望就是一種折磨人的痛苦。在沒有實力采取行動時,巨大的耐心、積極的準備、不動聲色地發展,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皇太極剛剛即位,不得不無條件地執行努爾哈赤製定的八大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根本製度,這讓皇太極很鬱悶。開會時,不論他有什麼意見,三大貝勒不同意,他說了也是白說。3個人,高興時,舉手同意;不高興,不行就是不行,連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懶得找。

3個大哥把小弟推到一把手的位置上,總覺得這個小弟欠了他們的莫大人情。3人認為,皇太極這個汗王,是做給其他人看的,跟他們無關。現在在圈子裏,雖然皇太極和死去的努爾哈赤的地位一樣,但是,在三大貝勒心目中,他依然是努爾哈赤時代的皇太極。

上班時,皇太極或多或少的,還能找到點兒汗王的感覺,三大貝勒還有所收斂,那是做給外人看的。可是,下班後,無論在3人家裏,還是在皇太極的後宮,三大貝勒仍然以哥哥自居,對他,連名字都懶得叫,老八老八的,像叫他們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