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認為自己是建州圈子的一把手,做任何事,隻須考慮自己的想法,沒必要考慮別人的、包括弟弟舒爾哈齊想法和需要。
最初,努爾哈赤以為爺爺、父親報仇的理由白手起家,向各個部落宣戰,並沒有得到家族鼎力支持。家族裏的人,非但不支持,反而拆他的台,拖他的後腿。那時的努爾哈赤,四麵是敵,孤立無援。
在努爾哈赤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弟弟舒爾哈齊,一直站在他的身邊,危急關頭頂得住,關鍵時刻拿得下。為哥哥做任何事,不惜代價,不講條件。
努爾哈赤以父、祖的13副遺甲起兵,在消滅尼堪外蘭、哲陳部、完顏部、蘇克素護河部、渾河部、統一建州的諸多戰役中,舒爾哈齊每戰必是奮不顧身、衝鋒在前,成為諸將的表率。
在兄弟倆一起創業的過程中,親如一體,相互支持,配合默契。建州統一後,有了自己的家業,努爾哈赤“自中稱王”,舒爾哈齊稱“船將”,意思是建州掌舵。
為了進一步發展、擴大建州圈子,努爾哈赤必須找一個有實力的靠山,於是他投到明政府旗下。兄弟倆一起到北京進貢,尋求明政府的支持。
明政府當時無力顧及遼東,便製定“以夷製夷”的政策,目的就是讓女真各部自相殘殺。於是,明政府封努爾哈赤為龍虎將軍,封舒爾哈齊為都指揮使。回去之後,在建州圈子裏,兩個人並稱“都督”,各有土地,各有軍民,各自開府治事。
買賣做大了,財產多了,圈裏人的想法自然也就多了。即使是親兄弟,也會產生矛盾。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是人性的弱點,也是諸多圈子裏難以解決的問題。
努爾哈赤一直認為,建州這個圈子,是自己帶領大家用槍杆子畫出來的,自己自然就是建州老大;雖然舒爾哈齊在創建建州圈子過程中,付出的比努爾哈赤至多不少,但是,他對哥哥還是異常佩服的。不過,他認為,在這個圈子裏,除了努爾哈赤,別人能與他相提並論。
努爾哈赤雖然是名副其實的建州老大,對自己這個戰功卓著的弟弟,依然擺出平起平坐的樣子,有事一起商量,政策一起製定,就連著裝,也都要求一樣,不分彼此。他清楚地知道,現在的建州,實力並非強大到不可戰勝。這時,若兄弟倆為了爭個高下,發生內戰,最大受益者不是兄弟倆其中的勝者,而是建州的敵人。
努爾哈赤派舒爾哈齊到北京進貢時,也要求明政府,對接待弟弟的規格和他一樣,不要搞出差別。朝鮮國派使者拜訪努爾哈赤,努爾哈赤也是馬上要求朝鮮使者馬上拜訪舒爾哈齊。
努爾哈赤希望他的這個弟弟,老老實實地做好他的助手,規規矩矩地做好分內工作,就可以了,千萬別有想法。誰要有想法,他肯定有辦法。任何人都一樣,包括他的弟弟。
舒爾哈齊對建州老大的位置,一點想法都沒有。他明白哥哥為什麼這樣做。他對自己的言行也是非常的小心、謹慎,不管做什麼,他對哥哥都履行事前先請示、事後必彙報的程序,從來不亂規矩。
舒爾哈齊甘願做努爾哈赤的助手。他認為,隻要他塌實地做好哥哥的助手,哥哥就不會虧待他。
然而,舒爾哈齊和哥哥相處這麼多年,並沒有看清哥哥真實的麵目。通過一件事,他才意識到,在這個圈子裏,他很傻很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