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賺錢致富心理谘詢(1 / 3)

正文 第一章、賺錢致富心理谘詢

為什麼做生意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我們提倡積極進取的心態,但是在有的時候,退一步,你會發現海闊天空。這,也是一種積極心態。

就像我們不可能讓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滿意一樣,我們的生活不可能處處都是鮮花,我們的成功之路也不可能一帆風順,我們也不可能事事都比別人強。

那麼,在我們的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時候,在我們的人生出現一些挫折的時候,在我們的麵前不都是鮮花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這時候,不妨後退一步,你會發現海闊天空,人生照樣美好,天空依然晴朗,世界仍是那麼美麗。

1.做生意,原本想肯定能賺100萬,由於種種原因,最後隻有10萬到手。這時候,你後退一步:畢竟沒有賠錢。當然了,你得好好總結一下,那90萬是怎麼未到手的。

2.公司裏人事調整,你原想這次你肯定升職,可在宣布各部門人選的時候,你側著耳朵聽也沒聽到老板念你的名字。這時候,你先別生氣,後退一步:畢竟沒有被炒魷魚。然後想自己為什麼沒有被提拔,如果的確不是你的錯,那就是老板沒長一雙慧眼,沒發現你這顆珍珠,那受損失的是老板而不是你。讓他遺憾去吧!

3.單位裏職稱評定,你差一點就評上了。可惜的確可惜,但再可惜也沒用了。這時候,你後退一步:這次差一點,下次就一點不差了。那麼,回去再努力一年。這一年,你有可能作出了驚天動地的成績。

4.被公司老板給炒了。這肯定不如你炒他心裏那麼痛快,老板炒你肯定有他的理由,但你別去問,一問顯得你沒勁。你後退一步:畢竟隻是被老板炒了,而不是被壞人殺了,隻要大腦在、雙手在,天下的老板多的是,老天爺還餓不死瞎眼的家雀呢。實在不行了,自己做老板。

5.做股票,這隻股票本來可以賺5萬,由於貪心,隻賺了5000。你別光罵自己蠢,後退一步:畢竟還賺了5000,而不是賠了5000。下次不要再太貪心就是了。要是這次賠了5000,也後退一步:畢竟隻賠了5000,而不是全賠了進去,下次不犯類似的錯誤,再賺回他5萬就得。

6.生病。已經生病了,心情肯定不會很好,但心情不好對你身體的恢複隻有壞處沒有好處,因而盡量使自己不要沉迷在生病不好中不能自拔,後退一步:畢竟隻是生病,那就趁這個機會好好休息一陣,平時難得有這樣的機會。

……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情肯定會有,因為世界畢竟不是你一個人的世界,造物主盡量要公平一些,不可能把所有的好事都攤到你的頭上,也要適當考驗考驗你,看看你在不順的時候會是一種什麼樣子。如果你反應過激,他還會繼續考驗你,直到你能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對待一時的不順或者挫折。

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看待人生的不順和挫折,並非是一種消極的心態。在有時候,你後退一步,尋找到一種海闊天空的人生境界,這也是一種積極的心態。起碼,它教你認識了生活,認識到人生不會一帆風順,然後,就逼著你去學習在遇到不順和挫折的時候,怎樣去對待人生、對待挫折、對待你自己。

為什麼盈利賺錢是商人的本色

做生意的人一定要深諳生意之道就在於賺錢,做生意就是做買賣。從商,就是在做買和賣的生意,最終的目的是通過投資而獲利。商人愛財,一定要謹記“你不理財,財就不理你”的從商真諦。

一位成功的老板曾說:“我一直希望成為千萬富翁,一直希望有兩套房子,一套在城裏有寬敞而奢華的裝修,一套在鄉間是舒適又氣派的別墅。上大學的時候,我就天天在想,如果有了1000萬元,我會怎麼去花,怎麼去享受生活。也天天在想,怎樣才能讓自己有1000萬元,甚至更多。正是這種強烈的發財願望,使我克服了許多困難,在事業上有了一點成績,也掙到了屬於自己的1000萬元。做生意的人應該把盈利賺錢作為人生的目標,沒有這種目標算不上一個真正的生意人。”

“塞滿錢包並非完美,但是錢包空空如也卻是不可原諒的罪惡。”

“有錢並不是壞事,要知道錢會造福人間的。”

“金錢會不斷提供機會給你。”

“金錢會給好人帶來喜訊,使壞人更倒黴。”

這些是猶太人的金錢觀念。如果不是以盈利賺錢為目標,那些猶太人中的大商人是不會產生的。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裏,商人曆來被人鄙視,在士農工商“四民”中,商人被排在最末位,但也有例外,在山西商人的心中,經商是一件治國、興家、立業的大事。正是憑借著這樣一種強烈的人生觀念,山西商人自明朝開始至清朝末年稱雄天下500年,聲勢之浩大,無人可比。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對於經商謀利,山西人自有獨特的見解。他們把經商謀利看做是十分榮耀的事,士農工商四民的次序在山西人眼裏被顛倒過來了。所以,當時山西就有“以商為本”之說,萬裏經商,習以為常,雖遠在他鄉,卻不以身家為念。

有的山西商人在自己經商發達後,甚至立下了“吾家世資商業為計”的祖訓。在他們的後代中,有才華優秀者,被選貢赴京入國子監,但他們卻放棄這樣的好機會而甘心為商人,還有的已經有了官位而棄官經商。他們完全拋棄了世人“儒為名高,賈為厚利”的傳統看法,認為儒、賈追求可以一致,行賈也可以習儒,儒可賈,賈可仕,仕可不失賈業。

山西人選擇了以經商活動為主要謀生之路、致富之道,而且並不以工商為末而羞慚。在山西人眼裏,隻有精明強幹的能人才能以經商為業,有所成就。基於這樣的人生觀念,山西人坦坦蕩蕩、大大方方地經商謀利,走上了富甲天下的道路。當時的山西民諺中流傳著“養兒開商店,強如做知縣”、“買賣興隆把錢賺,給個縣官也不換”的說法。可見,把商業作為一項人生的崇高事業對待正是山西商人經商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對於商人的金錢觀,日本的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先生曾有過“鍾情於金錢”的經驗之談。他認為:若不鍾情於金錢就無法成為巨富。隻有鍾情於金錢,視財富為命根子,才能增加財產。我們平時想做那個,想做這個,都需要依賴錢。雖然錢不是萬能的,則沒錢卻是萬萬不能。沒有幾個錢,你在演講時說“我以前是個富翁,我的家原本是個大別墅……”,誰都不會相信。因為有錢,所以才能洽談生意,事業才能發展,若想成為大富翁,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對金錢感興趣。

由此可見,做生意的人一定要愛錢。隻有愛錢,才會執著地經營事業,深入地研究金錢的個性、作用和利弊,才能學到賺錢的秘訣和竅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金錢之利,是生意人的理想,隻要合理合法,“惟利是圖”也在情理之中。

如何磨煉精確的數字感覺

並不是每一個對數字敏銳的人都會成為優秀的老板,但是,優秀老板會牢牢地把握企業的數字。相反,使企業倒閉的經營者則幾乎都是數字盲。

有些老板一說到“數字”兩個字就不行。他們對預算表之類的東西幾乎不過目,全部都托付給財務負責人,而隻過問“總的說本季度或本年度賺了多少錢”就完事了,即使他們知道企業的金庫和銀行存款上還有多少現金,但對有多少借款和欠款、有多少賒賬和收受票據等,全然沒有任何把握。當然,對目前企業有多少固定資本,負債多少等等更是一概不知,即使他們了解月度、年度的大概銷售額,但大腦中卻全然沒有成本等費用的數字。這樣的老板顯然令人對其企業的去向將不得不抱著極大的不安。

經營與數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商人們很早就使用上了算盤。現在用算盤的人少,但算盤感覺卻是企業主不可缺少的。也就是說,金錢和物品的出入要加數清點,從數字方麵要正確地加以把握。

在計算機已經普及的當今,替代算盤的是在自己的辦公桌上擺設的電腦,在顯示器上檢查數字。在實際上,不少中小企業的老板辦公室的桌子上的確擺放著電腦,不過,當作裝飾品的情況卻屢見不鮮……

不論在什麼時代,老板都非和數字打交道不可。可以說經營可以全部概括為數字。討厭數字的經營者,連公司現在的所在地都把握不住,卻在掌舵。對於經營者自身,對於職工,這都是非常可怕的事。

日本曾有家進行品牌投機的企業。它的老板常常把錢比喻為魚。例如1億日元就相當於一條金槍魚,100萬日元就相當於一條沙丁魚等。那位老板對此有獨特的想法,他認為如果把錢當作錢看時,人們就會心裏害怕不敢下決心動用。作為一個銷售額大約隻有3億日元的企業,該企業的老板卻為了一時的誇口籌措了7億日元修建新的工廠,且把籌措到的資金看做七條金槍魚,以避免動用時身體發顫,結果該企業新的工廠竣工後不久,就悲慘地倒閉了。原因是為了平衡7億日元借款的資金的利潤並沒有上漲。一言以蔽之,該企業對銷售情況的估計過了頭。

其實幹事業有時必須下定失敗了就會麵臨喪失一切的那種極端性的決心。但往往正是那種時候必須仔細、誠實地關注數字。7億日元就是7億日元,而不是7條金槍魚。不是像金槍魚那樣填進肚子裏就完事了的東西。不管怎麼說它是必須從賣出的商品利潤中償還的。為了還清這7億日元究竟得賣出多少商品呢?老板的感覺必須首先轉向這兒。當錢成了金槍魚,重要的數字感覺就變得淡薄了,自然企業決策就會失誤。現在很多企業的年輕經營者們好像一般感性都很豐富。憑著敏銳的感覺預先掌握市場的需求,開發出至今誰都沒有注意到的劃時代商品而一舉成名的情況不少。人們一般都非常關注他們的成就,卻不知道背後他們所付出的努力,不知道他們對自己大腦所進行的各種磨煉。

從生理學上說,人的頭腦分為右腦和左腦。右腦掌管非邏輯能力,音樂、繪畫等藝術經右腦創造。相反,左腦掌管邏輯能力,數字的世界屬於左腦,對數字敏感的人據稱左腦很發達。

過去曾經流行“右腦革命”的詞語,據說今後的商業社會右腦很重要。因為右腦是思考和計劃能力的源泉。右腦敏銳的經營者們的確思考和計劃能力方麵很優秀。但是,經營僅靠右腦不行。右腦是很重要,但經營的基礎能力在於左腦。如果沒有對包含數字在內的事物做客觀、邏輯和科學的分析,就不能對經營進行正確的掌舵。應該是在經營之前鍛煉左腦。如果左腦沒經過磨煉,僅依靠右腦搞經營的話,失敗的陰影將纏繞著你。數字對於科學地分析事物是絕對不可缺的。在競爭激烈的當代,是否具有經營的基本條件的計數感覺,將會越來越成為評價企業好壞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麵,一個成功的老板不僅僅隻將數字作為數字看待,還能靠直覺捕捉其背後所隱藏的事實和現象。例如,翻看賬本,老板會對公司在此期間進行過什麼活動了如指掌,也能把握事業的整體動向。職工們怎樣拚命地工作、經營活動的重點放在哪一點上等等,都會一目了然。同時也能抓住異常和不自然的動向。這就是一種真正的數字感覺,那麼怎樣才能掌握這種感覺呢?

1.有意識地思考數字背後隱藏的事實和現象

為此,作為前提,有必要充分地把握公司整體的活動。開始也許會多少花些時間,但是經過多次反複,時間會逐漸減少,不久則會在一瞬間就能把握。

不但對公司內的數字,對生活中的數字也要留意。讓家人記錄家庭收支,有時一邊翻看,一邊具體地回想一下過來的日子。看存折時可以猜想一下現金的使用情況。對街頭看到的數字,也可以與具體的事實和現象聯係起來思考。

2.把現象轉換成數字的訓練

在這方麵機會不可勝數。比如,掛長途電話後,算算電話費多少。加班的人多少,算算自己部門的加班費多少。更為簡單的是,瀏覽各類物品,想想價格、成本是多少,現在折舊到何種程度等等。把所有的現象換算成數字看看。可能的話,不隻在大腦中,在紙條上寫上實際的數字,更能增加訓練的效果。

如何掌握中國人的幾大賺錢機遇

新世紀中國社會的各行各業出現了一大批名人,他們也是那個行業或領域的成功者。JR人才調查中心研究發現,這些成功者,毫無例外地都是抓住了大的社會性機遇,並通過他們自身的努力,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

在新時期以前,社會對個人的控製比較嚴密,個人的生活道路極為單一,幾乎沒有變動。而政治主導的社會“運動不斷”,也不可能給中國人提供機會,“機遇”這個詞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講,是陌生的。以粉碎“四人幫”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標誌,中國進入新時期,改革與開放使中國社會從政治主導向經濟主導轉變,中國社會逐步進入商業社會,這個轉變大大拓寬了中國人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個人有更多的自由選擇自己發展的道路,個人有更多的自由通過自身努力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一句話,社會給個人的成功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各行各業都有人抓住機遇取得成功,成為當代中國的名人。

我們研究發現,在這20年間不同的行業機遇出現的時間是不同的,它們各有自己的黃金發展時期,也必然的有衰退時期。大的時代性機遇的本質,就是大的普遍性的社會需求。洞察這種需求,滿足這種需求,是造就成功者的一般規律。這就得出一個結論,大的社會性需求是造就一大批成功者的主要條件。文藝界如此,計算機業界也是如此。當這種大的社會需求基本得到滿足時,大機遇就進入衰退期,這個大機遇就成為曆史,以後在這個行業或領域內取得成功,將困難得多。新時期20年餘的發展給當代中國人上了深刻、生動的一課,這就是,要想取得大成功,必須抓住大機遇。抓住了大機遇,一個人所取得的成功,將遠遠超過在一般情況下他憑自身努力所能達到的程度。比如1992年上半年以前的股市,1992年中到1993年上半年的房地產市場都是如此。

一個大的社會性機遇一般有三個階段:潛伏、高潮、衰退。在機遇的潛伏時期,它所表現出來的,往往都是它消極的一麵,風險很大,困難很多,要進入機遇將承擔很大的壓力,但隻有早進入才可能取得大的成功。比如早期的個體戶,早期的股民,承擔了巨大的壓力後獲得了巨大的利益。當越來越多的人看到機遇並進入這個領域時,機遇就逐漸進入高潮,機遇的高潮也就是衰退的開始,衰退的速度有可能非常之快,超乎人的想象,因此,這時進入機遇就麵臨巨大的風險。比如1992年下半年以後的股市,1993年上半年以後的房地產市場。進入機遇晚,機遇就不再成為機遇,而是巨大的負擔。

我們選擇了20年間有代表性的七個行業或領域,來說明在這些行業或領域中機遇是怎樣產生,怎樣達到高潮,又怎樣衰退的,我們還說明了有哪些人抓住了這些大的時代性機遇,從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七個行業或領域以及各自發展的黃金時代分別是:

1.文學藝術界(1978-1986年)

2.個體戶(1979-1992年)

3.演講家(1980-1986年)

4.電子計算機行業(980—1994年)

5.股票市場(1986——1992年上半年)

6.房地產業(1992年初一1993年上半年)

7.下崗職工(1996-)

我們特別提出,下崗或許也是一次機遇。下崗職工現在麵臨較大的困難,與機遇潛伏期的情況類似。隨著中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市場經濟體製的逐步建立,不斷地下崗,不斷地自己找工作再就業將成為社會的主流。那些早下崗的職工在社會上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增強了承受力,提高了能力,將更能適應社會的要求,更能把握自己的命運,也就是說,更有可能獲得成功。這就是為什麼說下崗或許也是一次機遇的原因。

為什麼賺錢不需要特殊才能

賺錢並不需要什麼特殊才能,任何人的立足點都一樣。

有些人以為掙到了錢,就是賺錢,這是個錯誤的想法。賺錢是依照你的意誌,努力不懈,所求得的“結果”。

獲得父母的遺產,或他人贈送的金錢,或賭博贏來的錢,都不能算是賺來的。有些人買馬票、獎券,想獲得一筆橫財。但這並不是人的意誌所能控製的,它要需靠運氣。比方說,買馬票者就得祈禱所下注之馬跑得快一點。

此外,在法治國家內,以非法手段所賺取的金錢,也不能算賺錢。從事非法生意,也不能算是賺錢。我們雖主張生意沒有上下、貴賤之分,但是以非法行為賺取金錢就是一種犯罪行為。

另外,踏實的工作也不能算是賺錢。那麼什麼情形才能說是賺錢呢?憑著自己的才能獲得收入者,即靠自己的意誌,獲得超過勞動力收入者,才是賺錢。

例如,預料土地會上漲,便炒地皮而賺得一筆可觀的錢,這就算是賺錢。而若是祖先傳下來的土地,因建設繁榮而暴漲者,不能算賺錢。

同時,如前所述,踏實的工作所獲得的金錢,職業棒球手所得到的契約金等等,都不能算賺錢。以廣告費或契約金蓋大廈,將大廈租給他人或轉賣獲得巨金者,才能算賺錢。

從事危險工作的人,一天的工資假定為100元,也不能算是賺錢,因為他做的工作太具有危險性了。不過,對木匠來說,一天工資假定為50元,雖夠維持生活,但如果付出了同樣的勞力,隻是工作危險的程度不一,卻能獲得100元的酬勞,木匠若能這麼想,而去做100元的工作,就能算是賺錢。對木匠而言,從事木匠的工作是他的本業,想做5萬元工作時,才算是賺錢。

“流行作家,一年有10萬元的收入,我也要當流行作家。”你千萬不要有此想法,因為這種收入是他們的才能獲得的報酬。

想要賺錢的人,即使擁有技術才能和資格可能也不太管用。因為賺錢並不需要特別技術和資格。任何人的立足點都一樣。

一位優秀的棒球選手,不論他擊出多少壘球,他的收入絕對比不上商品暢銷的中小企業董事長。即使著作非常暢銷的流行作家也一樣,他們的收入也絕對比不上商品暢銷的中小企業經營者。

任何人的賺錢方法都平等,任何人都能賺大錢。

執著、機會、創意、勇敢者,就具備了當億萬富翁的條件。在這兒,沒有所謂的行家、門外漢。

為什麼信心是成功賺錢的入場券

生意人所麵臨的市場,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場所,其可怕的程度,絕不亞於浴血搏殺的戰場。每秒鍾商海都在奔騰不息,那是因為有人已經作古倒下。商場的競爭固然是你死我活,但公司內部更是危機四伏;場外的競爭對手當然不能忽視,但公司內部的“自己人”已不一定全都那麼可靠。

在商戰中,生意人稍不留神兒,便有可能“粉身碎骨”,被炸得血肉橫飛。所以,置身商海的生意人,都不得不在商場和辦公室內步步為營。沒有自信便不可能有成功!隻有先對自己充滿十足的自信心,才可身披戰衣,馳騁戰場。自信,乃生意人成功的入場券!

實際上,自信不過是一種感覺,如果你用肯定的態度去對待,久而久之它就會變成一種實在的行動。而其他人的意見或者自己的懷疑則經常會讓你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

最好的辦法就是不管別人怎麼說,自己盡可能地去嚐試。嚐試越多,便對自己的局限了解得越清楚。自己的選擇就會更加貼近實際。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便逐漸分曉,自信心自然會增加。

可現實中,有許多人總覺得自己其貌不揚,或者在公司裏地位低下、人微言輕,又或者覺得自己口才不好、人緣較差,或因身體某一部位的先天缺陷,進而懷疑自己成功的可能性。其實,這都是由於人的自信心不足在作祟,這種自信心不足極大地限製了生意人有可能取得的成功。

十個指頭還有長短,人怎麼會都一模一樣呢?正是因為人個體之間的差異,才被分派到不同的崗位上接受不同的挑戰。所以,每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千萬不要用薪金的多少或職位的高低來評價自己的價值,更不必因為自己不是什麼名牌大學畢業而看低了自己。

自信心的缺乏,一般都是因為曾經遭受過失敗的自尊心在作祟。長期的儒學教育,使中國人非常講究體麵和麵子,自尊自重的心理也遠比外國人強得多。這種偏好源自五千年的文化,綿綿不絕,又深深紮根於傳統倫理型的社會人際關係網絡之中,根深蒂固,幾乎無人能夠幸免。人生在世,“名聲”最重要,為了“臉麵”,人可以傾家蕩產“打腫臉充胖子”,被傷了麵子的人會和你結仇,甚至與你進行生死決鬥。你說是人的虛榮心作祟也好,是人在“犯賤”也罷,反正你必須得正視這一客觀存在的問題。

中國人特別看重周圍的人怎麼看自己,如果不小心當眾失言或者失儀,就會遭人小瞧和白眼。小公司的基層員工,在員工大會上多數都是守口如瓶,而讓自己的上司和主管大講特講,其中的原因正是自尊心所致,害怕講得不當,遭人看不起。可以說,自尊心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人表現自己的能力,而且一味強調自尊,過分壓抑,也往往阻礙了人在失敗後有可能的東山再起。

與自尊心相似,失敗也是自信的殺手,感情失敗固然令很多人手足無措;事情的挫折或失敗,也常常會使我們對自我能力產生不應有的懷疑。失敗後的人總是會想:是不是我技不如人?是不是我學藝不精?是不是我其貌不揚……

失敗和挫折的痛苦程度,是與其投入程度成正比的。正所謂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不過,可以聊以自慰的是,即使是聖人也會犯錯,孔子和耶穌也可能做錯事。

在這個地球上,每個人都是完全獨立的個體,是惟一的、不可替代的。例如公司的門衛沒有經理的壓力,同樣經理也沒有門衛的悠閑。要時刻記著在偉大之中有平凡,在平凡之中有偉大。無論一個人是地位如日中天、名聲遠播全球,還是財富車載鬥量,都絕對不能取代另外一個最平凡的普通人。原因就在於他倆是獨立的個體,一生下來就有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

用這種心態看待問題,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惟一和尊貴,從而不會萌生自卑的心理,從而獲得自我的肯定。自信心也可以由此而建立起來。

其實,任何人都或多或少地總會有一點與生俱來的自信。人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發掘出自己的特長,通過不同的嚐試和創造,去了解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再透過能力與才華的認同,去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一個完全沒有自信的人,恐怕連看日光、照鏡子這樣一些簡單的事情也不敢做,因為沒有一點自信心的人,會害怕全世界,會害怕麵對任何事。

但自信心十足的人,卻可以跨越失敗,走向新的成功。因此,商場上可以看到這樣有趣的現象:一些生意人可以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而另外一些人卻是跌倒後便一蹶不振,自信心蕩然無存,破罐子破摔,再也爬不起來。

自尊心過重不但會使失敗的人永遠喪失轉敗為勝的可能,而且還窒息了重新進行新嚐試的機會。因為,如果你對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任何事都沒有起碼的信心,又怎麼會有人願意把機會交給你呢?沒有自信,猶如畫地為牢,把自己困於天下之一隅。

此外,優柔寡斷是生意人缺乏自信的表現。“當斷不斷,必受其害”,這句話用在生意場上猶為貼切。因為一些需要生意人當即拍板的事情,你卻猶豫不決,好長時間拿不定主意,往往會在商場上錯失大好時機。例如有一宗大生意,等著供貨商報價,但是如果生意人疑心太大,事事去找人核查、了解、商量,就可能因此而丟失了這筆大生意。

自古以來的成功就在於大膽進行嚐試,自覺不自覺地“惟我獨尊”,這樣就可以建立個人自信,自強不息,那就完全不會固步自封了。

當然,自信絕不是盲目固執己見,它是建立在自己具有深刻的洞察力的基礎之上的。這裏所說的洞察力主要是指生意人能夠從別人看不到的地方發現賺錢的商機;從別人想不到的地方想出發財的高招。建立在此基礎上的自信,是生意人成功真正需要的“入場券”。

為什麼每人潛藏著發財致富的才能

這是成功理論專家瑪菲的成功法則之一。

在瑪菲所下的斷言中,有一句很著名的斷言是:

“貧窮中,一點美德也沒有。”

根據瑪菲的觀點,貧窮而表現出來的本質,是從“心病”而來的。如果想將它鏟除,應該“發現適合自己的生命場所,將才能公諸於世,以展開人生、發展人生、讚美人生的精神,獲得物質上的財富。”

這是“成功想念術”最基本的部分之一,也是在每天入睡前解除全身緊張的“半昏睡狀態”之時,以肯定的方式來模擬“明天的預定”的方法。就像漫畫或電視劇一樣,以具體的印象強有力地、清楚地描繪出自己的願望,不斷地輸入到潛在的意識中。

瑪菲還說:

“請成為向上的人吧!你的精神就是神,因為它是無敵的,不死的,永遠的。如果你的思想和感情一致的話,就會脫離孤獨、恐怖、疾病、貧困、自卑等。”

瑪菲以某位美容師所經曆的“在商業中成功的3階段”為例:

1.一天數次,每次5分鍾左右,想像自己就是銀行經理,因為感謝存款之多,而帶著祝福的姿態。

2.一天數次,每次3~5分鍾,想像聽到歡呼生意興隆的母親的聲音。

3.一天數次對每一位客人都以最愉快的心情來服務。

這樣一來,據說不到3個星期,她的美容院變得高朋滿座。

總之,巧妙地運用自我內心中的潛在意識。可以引來好運,開拓運氣,使商業興盛而成為富翁。

說得更清楚一點,也就是在每個人的大腦中,存有無限潛在的發財致富的能力。

為什麼賺錢要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法國,經濟迅速複蘇,大批婦女衝出家庭的樊籬,融入社會生活之中,整個歐洲的社會消費大增。皮爾·卡丹敏銳地捕捉住這一機遇,毅然提出了“成衣大眾化”的口號,把設計重點放在一般消費者身上,讓更多的婦女和男士買得起、穿得上。

不久,皮爾·卡丹源源不斷地推出了一係列風格高雅、質料適度的成衣。這些物美價廉的服裝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卡丹時裝店天天門庭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