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吳晴。
是隱山派第32代的驅魔師。
說到驅魔師,你可能首先想起的是“茅山道士”。
不過我不是。“隱山派”宗旨在於‘隱’字,所謂小隱隱於林,大隱隱於市。當今,我是一個就在你身邊,而你又完全不知道我存在的驅魔師。
我們不像“茅山派”。
“茅山道術”自周朝就有據可循,經過幾千年的傳承,桃李滿天下,以江浙為根,南北皆奉道。
在八九十年代由其出門弟子林正英經過電影的宣傳推廣,更加人盡皆知,引起了萬人膜拜。
有人總說電影裏麵的東西都是假的,其實我可以告訴你,百分之八十是真的。
隻是盛盡必衰,天道輪回,“茅山派”還是抵不過時代的巨輪,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茅山派”源於道教,道教來源於古代巫術和修仙方術,代代傳承,有二十四治,一千二百律,一千二百戒。
其修為也大有不同,常謂八術:乩神,煉丹,符籙,禁咒,壇蘸,驅魔,布道,占卜。在現代製度的製約和傳承的流失後,他們現在大體也以占卜,乩神為主,驅魔,布道為輔。
隱山派則不同,我們沒有輝煌長久的曆史,也沒有那麼繁雜的教理。隱世,為我們的存世之道,師傅一貫沉默,沒講太多,隻說過南越之地為我們的根基,我們單丁傳承(一個師傅隻收一個徒弟),且一個人鎮守一片區域。在師傅這代,也隻剩福州,漳州,台南(台灣南部),潮汕,香港這五支。所以為什麼現在北方很多地方已經不信神魔,不尚祭拜,而這幾個地區的人還是特別虔誠和畏懼,這與我們的存在息息相關。
隱山派在南宋滅亡之前也是皇族追隨的名門正派,南宋滅亡之後遭滅派之災,剩下寥寥無幾的幾個驅魔師,追隨端宗南逃,到了閩越之地。南宋滅亡後,為了不再受人迫害,師尊遣散僅剩的幾人,入尋常百姓家,求隱世自保,也不再開支散葉了,世代遵循單丁傳承。
但是天命所陳,如遇邪魔作祟,我們也必出手驅逐,保萬民於安。此為職責。
但鑒於存在艱難,我們一切從簡,便於隱世。
隻有“六不救”一誡。
法器也簡單,傳宗法器為天璣盒一個,裏麵有驅魔戒,縛魔繩,混元羅庚。更加沒有儀式加持。師傅說那些都是花架子。如果當真遇魔,你還擺壇施法,念咒寫符,如它欲害你,早已小命不保了跟別提攜帶的方便與否。當然教派不同,方法不同,符籙施咒也並非完全無用。
然萬物歸真,化繁為簡,最簡單的招式才是最有用的招式。搖鈴念咒,設壇施法是否是嘩眾取寵,是做給人看,還是給魔看,就在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而且驅魔驅魔,在驅離而不在滅絕。一份怨念當加以引導說服,使其放下怨恨,自行離去才是驅魔之上上之策,而非好勇鬥狠,動武打鬥滅其魂魄,那樣魔雖滅,但是怨念並未消解,還是存在宇宙的空間當中,歸根結底還是治標不治本。這一點我們跟佛教在方法論上有點不謀而合。
言歸正傳。
師傅三年前去世,臨終把法器傳受給我,囑咐我說:“萬法歸宗,化繁為簡,道法自然,勿忘傳承。”
然後要我背一下我們宗派的“六不救”誡令。
我流利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