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後記(1 / 1)

正文 後記

2008年是非同尋常的一年,無論對於我們的祖國、人民,還是我個人。改革開放走過了30年的風雨曆程,一個強大的中國已經傲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我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也從青年走到了壯年。1978年,我考上了大學,從一個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變成了大學生,這是我生命裏最關鍵的轉折點。1988年,我做了父親,完成了人生旅途中的一次角色轉換。1998年,我擔任了一個基層單位的負責人,成為業務與行政“雙肩挑”人員,而且一幹就是十年。而到了2008年,盡管我還在懵懵懂懂之中討生活,卻不可挽回地邁入了自己的“知天命”之年……也許純屬巧合,我的人生經曆與改革開放這30年間的每一個10年都息息相關。30年,在浩瀚宇宙的演變史上,不過是白駒過隙般短短的一瞬間。可是,30年卻能夠把一個嬰兒變成青年,把一個青年變成老漢。自然界不以人們主觀意誌為轉移的規律,伴隨著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我在西安人民廣播電台主持的《人文夜話》節目,其中一個係列話題是“曆史的豐碑:改革開放三十年”,我的講述不是編年史體例,也不是對所有重大曆史事件的學術研究,不追求內容上的大而全,也不追求評論時的一針見血,因為廣播就是一種大眾媒體,我隻是試圖把自己親身經曆和感悟的曆史過程、曆史事實通俗地告訴普通百姓,特別是80後、90後的年輕朋友,讓他們了解我們國家走過的這一段非同尋常的曆史軌跡。為了講述的方便,我引用了某些公共信息和理論界的研究成果,同時對這些曆史現象或重大事件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和評論,限於本書的體例,我講述中所參考的文獻未及一一注明,這是我需要特別說明的。

我講述的節目內容,每一次都由我的學生錄音,並且整理成文字,這個過程花費了他們很多時間。在這裏,我要向他們表示感謝,他們是晁永紅、李進忠、郭科、張力、陳平等人。西安工程大學的郭鬆老師在後期編輯過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文字的修改、潤色、編排、校對等等,非常辛苦。對於學生們給我提供的無私幫助,我會牢記在心裏。我要感謝我的老朋友、西安人民廣播電台交通旅遊廣播的頻率總監董寶綏先生,我們之間幾乎是無話不談,他給了我很多好的建議,對我主持節目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甚至對我在人生態度和事業的選擇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我還要感謝我在節目裏的搭檔李連海老師,他與我在節目裏的交談,曾經給我很多啟發,使我有可能對某些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並用比較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感謝我的同事李凱、王翼成兩位老師,他們為我做好這檔節目,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本小冊子實際上是集體努力的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歲月如梭,光陰荏苒,我希望收聽《人文夜話》節目的聽眾和有可能看到《滄海桑田三十年(1978-2008)》一書的讀者,能夠跟我一起,熱愛生活,熱愛親人,熱愛社會,珍惜朋友,珍惜工作,珍惜自己生命裏的每一天!

請允許我和我的合作者們把這本小冊子,獻給我們偉大的祖國和勤勞善良的人民!獻給我們的母校——西北大學,因為我們陪伴她走過了她曆史上最為輝煌的三十載春秋!

陳國慶

2008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