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就可以買房子、買車、買好看的衣服……”
“買那些東西幹什麼?”
“這樣你就可以無憂無慮過悠閑的生活了。”
“可我現在過的就是無憂無慮的悠閑生活呀!”
人生本應是豐富多彩的,但如果隻是為了賺錢,往往會失掉太多;然而,不去勞動、工作,還自詡為過“休閑”生活,恐怕也是“寄生”的。
9.幸福此時就是這碗水
一個富人和一個窮人在一起談論什麼是幸福。
窮人說:“幸福就是現在。”
富人望著窮人的茅舍、破舊的衣著,輕蔑地說:“這怎麼能叫幸福呢?我的幸福可是百間豪宅、千名奴仆啊。”
一場大火把富人的百間豪宅燒得片瓦不留,奴仆們各奔東西。一夜之間,富人淪為乞丐。
七月流火,汗流浹背的乞丐路過窮人的茅舍,想討口水喝。窮人端來一大碗清涼的水,問他:“你現在認為什麼是幸福?”
乞丐眼巴巴地說:“幸福就是此時你手中的這碗水。”
幸福本來就是現在。隻有將一個個現在的幸福串起來,才有一生一世的幸福。
10.因為難割舍所以放不下
一個人覺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見哲人,尋求解脫之法。
哲人給他一個簍子讓他背在肩上,然後指著被石頭鋪成的路說:“你每走一步就撿一塊石頭放進去,看看有什麼感覺。”
過了一會兒,那人走到了頭,哲人問他有什麼感覺。那人說:“越走越覺得沉重。”哲人說:“這也就是為什麼感覺生活越來越沉重的道理。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時,我們每個人都背著一個空簍子,而我們每走一步都要從這個世界上撿一樣東西放進去,所以才有越來越累的感覺。”
那人問:“有什麼辦法可以減輕呢?”
哲人說:“那你願意把工作、愛情、家庭、友誼哪一樣拿出來呢?”
那人不語。
生命有時顯得很沉重,那是因為我們有很多難以割舍的負擔。拿得起放得下,才能使生活永遠充滿歡樂。
11.留得青山在
有一次,一個人打電話找心理谘詢師求助。
他說:“一切都完了,我完蛋了。我沒有半文錢,我失去了一切。”
谘詢師說:“你眼睛還看得見嗎?”
他說:“看得見啊。”
谘詢師問:“你還能走路嗎?”
他說:“還能走呀。”
谘詢師說:“你還能打電話,可見你一定還聽得見。”
“沒錯,我聽得見。”
谘詢師說:“那麼,我相信你所有的一切都還在,你唯一失去的不過是錢罷了。”
當我們感覺絕望到極點的時候,其實隻不過是失去了一些身外之物——金錢、權利、榮譽,而我們還有足夠的空氣可供呼吸,還有足夠的食物不致於挨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12.抓住那簇香甜的野草莓
一個人被一隻老虎追趕而掉下懸崖,慶幸的是在跌落過程中他抓住了一棵生長在懸崖邊的小灌木。此時,他發現自己頭頂上的那隻老虎正虎視眈眈,低頭一看,懸崖底下還有一隻老虎,更糟的是,兩隻老鼠正忙著啃咬懸著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須。
絕望中,他突然發現附近生長著一簇野草莓,伸手可及。
於是,這人拽下草莓,塞進嘴裏,自語道:“多甜啊!”
抓住那簇香甜的野草莓——隻有那些在絕境中仍能抓住一絲快樂的人,才能領悟生命快樂的真諦。
13.過猶不及
為了示人快樂與痛苦的關係,在一個旅行者要遠行的時候,智者把他領到一座金庫的門前,對他說:
“你可以隨便拿取,但是有一個條件,你必須在路上永遠帶著它們,陪伴你全部的旅程,不能丟棄。”
於是旅行者拿了3塊黃金;他很遺憾,由於行囊太多,他隻能拿3塊。
可就在行程的第二天早晨,一覺醒來,黃金全部變成了石頭。這些石頭對他來說毫無用處。
旅行者在不得不背負石塊前行的痛苦中,還暗自慶幸,啊,我畢竟隻拿了3塊。
凡事都要有一個限度,如果超過了這個限度,好事就有可能變成了壞事,正所謂過猶不及。悲傷麵前不能氣餒,快樂麵前不能忘形。
14.體味捉蜻蜓的樂趣
一位富商英年早逝。臨終前,他見窗外的市民廣場上有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對4個未成年的兒子說:“你們到那兒去給我捉幾隻蜻蜓來吧,我許多年沒見過蜻蜓了。”
不一會兒,大兒子就帶了一隻蜻蜓回來。富商問:“怎麼這麼快就捉了一隻?”大兒子說:“我用你給我的遙控賽車換的。”富商點點頭。
又過了一會兒,二兒子也回來了,他帶來兩隻蜻蜓。富商問:“你怎麼這麼快就捉了兩隻蜻蜓回來?”二兒子說:“我把你送給我的遙控賽車給了一位小朋友,他給我3分錢,這兩隻是我用2分錢向另一位有蜻蜓的小朋友租來的。爸,你看這是那多出來的1分錢。”富商微笑著點點頭。
不久老三也回來了,他帶來10隻蜻蜓。富商問:“你怎麼捉那麼多的蜻蜓?”三兒子說:“我把你送給我的遙控賽車在廣場上舉起來,問,誰願玩賽車,願玩的隻需交一隻蜻蜓就可以了。爸,要不是怕你著急,我至少可以收到18隻蜻蜓。”富商拍了拍三兒子的頭。
最後回來的是老四。他滿頭大汗,兩手空空,衣服上沾滿了塵土。富商問:“孩子,你怎麼搞的?”四兒子說:“我捉了半天,也沒捉到一隻,就在地上玩賽車,要不是見哥哥們都回來了,說不定我的賽車能撞上一隻蜻蜓呢!”富商笑了,笑得滿眼是淚,他摸著四兒子掛滿汗珠的臉蛋,把他摟在了懷裏。
第二天,富商死了,他的孩子們在床頭發現一張小紙條,上麵寫著:“孩子,我並不需要蜻蜓,我需要的是你們捉蜻蜓的樂趣。”
錢當然可以買到蜻蜓,但買不到的是捉蜻蜓的樂趣。生命的樂趣在於結果還是在於過程?隻有努力了才會知道。
15.情況不同感受也不同
一隻小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裏。
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小豬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
綿羊和乳牛討厭小豬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
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隻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呢!”
由於所處立場、環境不同,人們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別人的失意、挫折、傷痛,不宜幸災樂禍,而要懷有關懷、了解和寬容的心!
16.人家隻是拿你說事而已
一隻狼出去找食物,找了半天都沒有收獲。偶然經過一戶人家,聽見房中孩子哭鬧,接著傳來一位老太婆的聲音:“別哭啦,再不聽話,就把你扔出去喂狼吃。”狼一聽此言,心中大喜,便蹲在不遠的地方等起來。
太陽落山了,也沒見老太婆把孩子扔出來。晚上,狼已經等得不耐煩了,轉到房前想伺機而入,卻又聽老太婆說:“快睡吧,別怕,狼來了,咱們就把它殺死煮了吃。”
狼聽了,嚇得一溜煙跑回老窩。同伴問他收獲如何,他說:“別提了,老太婆說話不算數,害得我餓了一天,不過幸好後來我跑得快。”
別人信口開河,你就信以為真,全然不知許多時候人家隻是在拿你說事而已。不要讓別人的話改變了你的正常生活。
17.何苦要生氣
古時有一個婦人,特別喜歡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她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為自己談禪說道,開闊心胸。
高僧聽了她的講述,一言不發地把她領到一座禪房中,落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