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知人行事,察言觀色探底細 7.表情是無聲的語言
表情不僅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更是做事時的秘密武器。行為學家認為,人的許多表情動作都是具有生物學意義上的適應性活動的遺留。在人類社會的曆史發展過程中,表情不斷豐富和複雜化,並增加了後天訓練和習慣的內容。
不同的民族具有與各自文化背景相符的特定情感表現方式。西方人的情緒外露而強烈,而東方民族的情緒表現則十分含蓄而矜持。有些習慣性的動作在特定文化中有其特定涵義,如中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人以點頭表示“對”,而在保加利亞等國點頭則表示“不對”;中國人以拍肩表示關心和愛護;歐洲人以聳肩表示遺憾或驚訝;與朋友見麵,中國人以握手表示親近,而在很多西方國家則以擁抱、親吻表示親近。
顯然,了解動作表情的涵義,對正確表達和理解思想感情是有益的。事實上,在談話時,不管你自己是否注意到,你的表情總是在作出自然的呼應,眼睛凝視著對方,表明你對他的話感興趣;你若東張西望,則顯得心不在焉;下意識地看看手表,這可能意味著你聽得無聊。
表情的呼應要與對方的神情和語言相協調。一個說話幽默風趣的人,你的笑聲會增添他的興致;他說話緊張時,你屏住呼吸則強化了緊張氣氛。表情反應要自然坦率,不能故意做作,動輒大驚小怪地做出表情,會使人覺得你不真誠。
麵部表情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表情是一個人內在精神的外部表現,是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你要想推銷自己,就要有真誠的態度,有了真誠的態度,你就會產生自然動人的表情,就會感染客戶。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伯特·莫拉比安說:“非語言的訊息對我們所說的話,可能會背道而馳,也可能有加強作用。不論是哪種情況,這種非語言訊息在溝通上,比說話更具有潛力。”
基於此,莫拉比安給出一個合理的總結:當非語言的行為與說話內容衝突時,非語言的行為遠比說話更具影響力。換而言之,接觸、姿勢、手勢以及麵部表情,遠比說話重要,並決定訊息傳遞的感覺。
據權威機構核實,在對人的影響力方麵,麵部表情占55%,語言的表達(聲調)占38%,而說話僅占7%。假如麵部表情與說話不一致,那麼,麵部表情所傳遞的喜好程度,將會主導並決定整體溝通的效果。
以下,具體說明憑表情判斷性格的訣竅。
在幾乎所有生物中,人的表情是最豐富、也是最複雜的。每個人都有一副獨特而不容混淆的麵相,即使雙胞胎也不例外,因此人們相見時,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臉。從這張臉上,大致能反映出年齡、性別、種族烙印,而且通過表情也可以流露出該人當時的情緒變化狀況。